读音:Jī【源】 ①商时饥国,亦称耆国(7)。即商周时古黎国(17,80)。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黎侯岭下。周文王伐饥,见《史记·殷本纪》(7)。子孙遂以国为氏(21)。至春秋时周封康叔于卫,分以商民七
读音:piān【源】 春秋时周大夫史篇之后(9,11,12,15,60)。 【望】 河南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市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
读音:xiǎn【音】 又音杉(Shān)(62,401)。【源】 汉时西羌人姓,当为彡且氏所改(60)。相传彡姓为姜姓之裔,见《姓源》(17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所廉
读音:Dáláhǎn/Darqan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。答剌罕为蒙古人及元时封号,义为“自在”,清时称达尔汉。当以封号为姓(33)。
读音:Yèluògé【综】 唐时回纥九姓中有药罗葛氏,至五代和北宋,改称为夜落隔氏,亦作〔夜落纥〕氏,甘州回鹘第八代可汗姓夜落隔名归化,第九代可汗夜落隔通顺(198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宋史》收载,其注
读音:Zhě【综】 源出不详,广东新丰(296)、湖南湘潭(373)、广西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Qīngyáng【源】 相传黄帝之子青阳,即少昊,其后有青阳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9,12,17)。【望】 东海(17,418)。【人】 青阳愔,汉时东海太守(15,21)。青阳泰,宋时郫县
读音:Kūn/Kuen,Kwun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清时有崑寿,汉军正白旗人,本姓李,道光中曾任广东中军游击,其后或有以崑为氏者。又,明时王叔承,异名崑仑山人,清时黄叔琳,异名崑
读音:Bīng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,云南之盈江、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归平声部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据 《姓苑》 云: “以地为氏。
读音:Kǒngsā【源】 藏族姓。以居地为姓(252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