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Bì

毕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周武王将弟弟姬高封于毕,建立毕国,人称姬高为毕公高。后有子孙以国名为姓,称为毕氏。二是少数民族姓氏。北魏孝文帝时改鲜卑族出连氏为单姓毕。三是由任姓所改。据《世本》记载,任姓有改姓毕者。

毕姓发源地约在今陕西长安、咸阳两地之北。春秋时,毕姓主要居住在山西。战国时,毕姓进入山东。先秦时期,毕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一带。西汉时,毕姓已扩展于今河北,广西也有毕姓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居于东平郡的毕姓日盛,太原郡望、河内郡望、河南郡望日益壮大。唐末,毕姓向南迁徙到两湖一带。北宋时,毕姓避居今江西、浙江、安徽等地。明初,山西毕姓人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陕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等地。清乾隆年间以后,毕姓入迁东北三省。此间亦有赴台湾,或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地者。如今,毕姓尤以山东、河南、黑龙江等省为多。

毕姓历史人物有毕昇,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。庆历年间,其用胶泥刻字,每字一印,以火烧硬后制成活字。活字可以多次使用。毕昇是世界上用活字印书的第一人。毕朗,清才女。幼工诗文,兼善鼓琴,又精绘事,尤其擅长画美人、兰菊。毕沅,清代文学家、学者。他学识渊博,精通经、史、金石等。组织人员编《续资治通鉴》,是与《资治通鉴》相衔接的编年体的宋、辽、金、元史。

毕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七十六位。


周文王第十五子高,封于毕,以国为氏。(见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)

出连氏后改为毕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▲〈春秋晋〉毕万,事献公。〈后魏〉毕众敬,须昌人,兖州刺史。〈宋〉毕升,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。


《中国姓氏辞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据 《半月谈》1992年第18期称: “明代有记载,今台湾竹市仍有此姓。”未详其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yǐ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左史倚相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姓苑》(7,9,12,17,60)。②古帝倚之后(60)。【望】 楚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清时陕西西安府(21),今四川安县(322

  • 公施

    读音:gōng shī【源】 ①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尾,字施父,生施伯,其后以为氏(60,62)。 ②孟懿子支庶公期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【变】 一作公期氏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

  • 賞羅

    读音:Shǎngluó【综】 西夏人姓。宋环州种朴获夏之赏罗鄂齐尔家属(24,40,63)。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宋环州种朴获(西)夏赏罗鄂齐尔家属。”未

  • 卓齊布楚特

    读音:Zhuōqíbùchǔ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洪果和硕(23,63)。【人】 卓齐布楚特图尔孟克,清蒙古镶白旗人,世居洪果和硕,顺治中有功授云骑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

  • 德嘎

    读音:Dégā【综】 西藏察隅僜人姓。后分为德嘎格拉,德嘎朗高,德嘎格工等姓(435)。

  • 读音:Lì【源】 ①炎帝厉山氏之后(17)。②系自姜姓 。春秋时齐厉公之后(12,17,60)。③古厉国在义阳随县(今湖北随州)北之厉乡,子孙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1,60)。④三国时吴之

  • 鮮卑

    读音:Xiānbēi【源】 鲜卑,东胡族一支,因居鲜卑山,故号鲜卑,因氏(27,37,60)。鲜卑山,一说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,亦称蒙格。一说在今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北,通古斯卡河南。【人】

  • 读音:Gù【综】 或系顾姓所改,亦俗作〔〕。今汉、满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黑龙江之嫩江县、河北之围场、浙江之椒江市、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

  • 黜弗

    读音:chù fú【源】 北魏登国六年三月,太祖遣九原公元义、陈留公元虔等西讨黜弗部,大破之(27)。黜弗系以部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后改为弗氏(7,21,27,44,6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

  • 官师

    读音:guān shī镏康公之后有官师氏。(见《路史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