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í

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,其后代有卫宣公,太子居于汲(今河南卫辉),称太子汲,其后代子孙遂姓汲氏。二是春秋时齐宣公的子孙中有受封于汲的,后世子孙称汲氏。

汲氏如今在山东、安徽、河北、北京及黑龙江等省市有少量分布。

历史人物有汲黯,西汉大臣,好游侠,尚气节,为官清廉,办事为民,被称为社稷臣。

汲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一十三位。


【源】 ①春秋时卫宣公之太子伋之后,居汲(故城在今河南浚县西南50里),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2,15)。②春秋时齐宣公子孙封汲(故城在今河南汲县西南),因以为氏,见《路史》(60)。亦见《姓源》(17)。③春秋时陈公族之后有汲氏,见《路史》(17)。④鲜卑人姓,见《晋书》(17)。【望】 清河、濮阳(7,17,60,418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河北五莲(290)、湖南攸县(283)、云南镇雄(331)、山东沂水(332)、台湾(64,68,261)、北京、吉林、辽宁、鞍山、丹东、河南鹿邑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汲黯,汉时濮阳人,淮阳太守(15,21)。汲熙载,宋时尚书郎,知滁州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辽宁之清原,内蒙古之乌海,河北之涉县,山东之龙口、昌乐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满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归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“卫宣公太子伋之后,居汲,因以为氏。” 此当以邑为氏,系出姬姓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云:“齐宣公之子孙封汲,为汲氏。” 此亦以邑为氏,系出姜姓。

汉代有汲黯; 晋代有汲桑; 宋代有汲靖; 明代有汲明学,邯郸县丞; 又有汲宛,寿州通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匣剌魯

    读音:Xiálálǔ【源】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匣剌鲁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实喇娄〕(24)。【人】 火你赤的斤,匣剌鲁氏,元时官云南都元帅。也罕的斤,匣剌鲁氏,元中统中累官云南

  • 读音:Guā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度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平度市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。(按: 倌,古代下级小官,疑以官为氏; 或为官氏之别族。)

  • 介古

    读音:Jiègǔ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Chōng充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官职为姓氏,为周官充人之后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为春秋时齐国大夫充闾的后代。充姓历史人物有秦代燕人充尚,善于祈祷占卜巫事。入汉以后被传为仙人。充姓

  • 多羅宏

    读音:Duōluóhóng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那木都鲁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那木都鲁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司功

    读音:sī gōng【源】 春秋时晋大夫士匄之弟佗为司功,因官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1,17,60)。一说,春秋时晋大夫司功景之子士丐之弟伦,因官为氏(1,4,6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

  • 蒲息

    读音:Púxī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宋史》收载,其注称: “宋有蒲息·陁琶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塔庫

    读音:Tǎkù珞巴族姓氏,出自阿帕塔尼部落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有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太陽

    读音:Tàiyáng【综】 ①见《广韵》(15,63)。②台湾土著姓(251)。【人】 太阳速,春秋时卫大夫,《左传》作戏阳速(6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姓觿》云: “《神仙传》有太阳子

  • 沙米

    读音:Shāmǐ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明史》 收载,“明有沙米的喜。”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