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Móu

牟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源于火神祝融之后。牟国为周时子国,相传为祝融之裔,春秋末灭国,其后人遂以国名为姓氏。二是以封地名为姓氏,东汉经学家牟长的祖先被封在牟,后人便以地名为姓氏。三是出自他族,今哈尼族、朝鲜族、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牟姓。

牟姓发祥于山东,此后很长一段时间,一直以山东为繁衍发展中心,并缓慢向周边省份迁徙。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四川、重庆、湖北、辽宁等省为多。

牟姓历史人物有东汉著名经学家牟长,早年习欧阳《尚书》,不仕王莽。建武二年拜博士。出任河南太守,在任时教授生徒千余人,著有《尚书章句》。牟融,唐代诗人。隐居学道,终身未仕。诗歌创作有盛名,尤擅七律,诗风清丽娴雅,佳句颇多。牟谷,宋代著名画家,曾为宋太宗画像。还随使赴交阯(今越南),为安南王黎桓及大臣画像,后升任翰林待诏。牟子才,宋代官吏、学者。进士出身,官至礼部尚书,曾参与国史编纂。著有《存斋集》。其子牟郧亦为学者,著有《陵阳集》,其孙牟应龙亦为学者,人称“祖孙三才人”。

牟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八十八位。


【源】 周时牟子国(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20里),为周不得姓之国,相传为祝融之裔,春秋末国灭,其后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9,11,17)。【望】 巨鹿(17,60,418),平阳、荥阳(7,21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7%。尤以四川、辽宁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牟姓人口72%。【人】 牟辛,战国时齐大夫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鸡泽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内蒙古之乌海、湖北之监利、湖南之芷江、江西之峡江、广东之吴川、广西之田林、四川之合江、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彝族、朝鲜族、哈尼族、土家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引 《风俗通》云: “牟子国,祝融之后。望出钜鹿。”此以国为氏。牟国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二十里。

汉代有牟卿; 宋代有牟景先,陈州人; 又有牟冲陵,井研人; 又有牟企,吉州人; 又有牟莘起,梓州人;又蜀有牟氏,善画鸡; 明代有牟康民; 又有牟斌。

一音mù,亦现行姓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磨輦

    读音:Móniǎ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(71)。【变】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摩年〕(24)。【望】彭城(24,71)。

  • 鄂拉本

    读音:Èlābě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巴颜鄂隆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,世居巴颜鄂隆地方,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追舒

    读音:Zhuīshū【源】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子南,字追舒,以字为氏(441)。

  • 羽弗

    读音:yǔ fú【综】 代北姓,北魏时改羽弗氏为羽氏(6,10,27,70)。一说,改为弗氏(7,60,62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 “代北姓,后魏改为

  • 读音:Cì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2)及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载,其注“次”云: “……一作‘佽 ’; 又作 ‘兹’

  • 渝汾

    读音:Yúfén【源】 鲜卑部人姓(17,62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觿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布拉雅圖

    读音:Bùláyǎtú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骁骑校达虎之妻为布拉雅图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Cè【源】 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侧氏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楚公族有侧氏。”则知此当系出芈姓。

  • 韋紇

    读音:Wéihé本古部族名,北魏高车部之袁纥族,又称乌护、乌纥、韦纥,实即袁纥之别译。族人或以部族为氏,遂称韦纥氏。参见 《中国通史》。

  • 读音:Zhà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浙江之椒江、山西之灵石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; 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