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hú

竺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氏,出自竹姓,后改为竺姓。夏、商、周三代有孤竹国,伯夷、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,称竹氏。至汉代,有枞阳人竹晏,因避仇而改为竺姓,遂相沿至今。二是出自天竺。汉代西域天竺国(今印度)人,定居中国后有以国名为姓者,称竺姓。

竺姓主要来自古天竺国。竺姓望族居东海郡(今山东兖州东南),今宁波奉化多有竺姓人士居住,有后竺村等。

竺姓历史人物有竺法深,晋代僧人。俗姓王,琅琊郡(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北)人。18岁出家为僧,师从名僧刘元真,刻苦钻研般若学的佛学理论,在京城长安小有名声。他曾在24岁时,独自登坛讲解《正法华经》《大品般若经》,义理分明,前来听讲者达数百人之众。竺道生,南朝宋著名僧人,传说他曾经对石头讲授涅槃经,石头都为之点头。竺渊,明朝文士,宣德年间中进士。正统中担任福建参议,朝廷命令他监守银坑。后盗贼四起,竺渊率众捕盗,反被盗贼所捕,因不屈被杀。竺可桢,浙江人,中国近代著名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。

竺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零二位。


【源】 ①山西侯马出土战国盟书上已有竺姓(86)。又,西汉宣帝时有谒者竺次(17,60)。均早于东汉。②系自竹姓。东汉枞阳侯竹晏之后,以其出于名贤之后,相传为商季伯夷叔齐之后,乃于竹姓下加二字为竺氏(7,9,11,17)。③本为汉时西域天竺国胡人,归中国者以竺为氏(6,11,12,17)。④满族姓(344)。【望】 东海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%。尤以浙江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竺姓人口94%。【人】 竺曾,东汉光武时酒泉都尉(21)。竺渊,明时浙江奉化人,宣德进士,正统中福建参议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、山东之昌乐、山西之大同、陕西之韩城、甘肃之永登、安徽之贵池及泾县、广东之新会、广西之田林、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亦俱收载,归 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“本天竺胡人,后汉归中国而称竺氏。” 此当以国为氏,出自印度。②又称: “后汉竺晏,本姓竹,避仇加 ‘二’。”

汉有竺次,宣帝时谒者; 又有竺固,后汉侍中,西平侯; 宋代有竺大年,奉化人; 明代有竺渊,福建参议; 清代有竺华邦,沧州吏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郁厥烏爾

    读音:Yùjuéwū’ěr【源】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。以部为姓(425)。

  • 梅何

    读音:Méihé【综】 景颇族姓。属载佤支系,汉姓为何(166,167)。世居云南潞西三台山,汉姓为荷(168)。景颇族姓氏。属载瓦支系,汉意为 “栽芋头”。传说载瓦人有三兄弟: 一个去栽芋头;

  • 读音:shuāi【源】 春秋时晋文公原大夫赵衰之后,以名为氏(15,21,60)。【布】 河南潢川有此姓。【人】 衰光前,明平度州人,任训导,见《益都县志》(21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

  • 夏戊

    读音:xià wù【源】 春秋时卫世叔疾(即大夫太叔悼子)之甥有夏戊氏,见《姓考》(17)及《路史》(60,62)。【变】 后改为夏氏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

  • 读音:Lú【综】 台湾彰化、南投等地均有炉氏(68,261)。按:炉系炉之俗写(80)。今台湾有人分炉、炉为两个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晋城、湖北之武汉、湖南之益阳、福建之邵武、广东之吴川、四

  • 子獻

    读音:Zǐxiàn【源】 ①系自妫姓,春秋时陈桓公之孙子献之后,见《世本》(4,6,12,17,60)。②系自姜姓,春秋时齐大夫子献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6,12,60)。【人】 子献辽,春秋时楚文王大

  • 公先

    读音:Gōngxiā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云:“‘公孙’ 之讹,‘孙’字初讹作 ‘生’,因又讹作 ‘先’。古先、生互用,如 ‘儒生’ 亦作 ‘儒先’是也……”洪适《释

  • 读音:chū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山西离石出氏,源出匈奴(242)。代北出氏或源自出连氏、出大汗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②福建惠安出氏,源出元木华黎之后裔。明初海西侯纳哈出(元

  • 读音:Tiě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商汤之裔封于铁,在卫之戚城(故城在今河北濮阳北),因氏,见《世本》(4,17,62)、《姓考》(17)。②元时蒙古人姓(17)。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4)。④回(1

  • 偶能

    读音:Ŏu′ néng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