統稽
【综】代北姓。后改为嵇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2,27,60)。亦作〔统嵇〕(12,27)。而《广韵》作统奚(27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俱载; 《姓氏词典》 亦载。其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又作统嵇,北魏时代北姓。后改为嵇氏。”
或作“统嵇”、“统嵆”。
【综】代北姓。后改为嵇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2,27,60)。亦作〔统嵇〕(12,27)。而《广韵》作统奚(27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俱载; 《姓氏词典》 亦载。其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又作统嵇,北魏时代北姓。后改为嵇氏。”
或作“统嵇”、“统嵆”。
读音:shèng舜裔胜屠氏之后。(见《姓氏寻源》)周公时有胜书。(见《吕氏春秋》)汉复姓,《何氏姓苑》有胜屠公,为河东太守。(见《广韵》)
读音:Wūlǚyǐ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。注云:“北魏时代北姓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bá yè gù【源】 隋、唐时回纥外九部中,其第四姓为拔曳固氏(17,60,62)。其先为拔也部(60)。【变】亦作〔拔野古〕、〔拔野固〕(17,60)。历史上回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
读音:Yělǐzhījīn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仲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伊勒齐勒”。
读音:zǐ zhàn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桓子之子书,字子占,其后以字为氏(4,12,17,60)。又,陈公子完之裔孙陈无字之子书,字子占,后人以字为氏(4)。又,陈威子占书,书生良坚,子以王父字
读音:Yòushūshī历史上高车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,其注“右叔沛”据《魏书》云:“高车十二姓,十二曰右叔沛。一作右叔师。”或作“右淑沛”。
读音:Zhuàng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其注引 《万姓统谱》云: “壮丘,汉有壮丘胜。”壮,当与“莊 (庄)”通,当音zhuāng,故 “壮丘胜”,或作“莊 (庄)丘胜
读音:tǒng见《姓苑》。姓也。(见《广韵》)
读音:zǐ lǚ【源】 周悼王时大夫有子旅氏(7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左传》注云: “周大夫氏。敬王即位,馆於子旅氏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Chāng昌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黄帝子昌意的后代。二是源于妊姓,昌氏是妊氏后代。昌姓后来多居于河南,并且在汝南郡、东海郡发展,逐渐形成望族。当今全国多省都有分布。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