綦公
读音:Qígōng
【综】元时有綦公直,益都乐安人,世业农,至元五年为益都劝农官,累官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慰使(21,63)。亦作綦氏(61)。
【综】元时有綦公直,益都乐安人,世业农,至元五年为益都劝农官,累官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慰使(21,63)。亦作綦氏(61)。
读音:zhū liáng楚庄王之后,食邑诸梁,因以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读音:Wū'nièqí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黑龙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dèng líng楚公子食采于邓陵,后以为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
读音:Sìlìwù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。其注“俟力伐” 云: “代北人姓,后改为鲍氏。‘伐’ 一作 ‘戊’; 一作 ‘代’。”盖伐、代、戊形近似而讹误。今中华书局标点本
读音:Piào【源】 夷姓,见《姓觽》(17)。【望】 滇池(17,418)。【人】 骠旁,唐时东蛮丰琶大鬼主(436)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收载,其注引《姓氏解纷》云: “骠,滇池族。” 《
读音:Hèn/Hen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
读音:Púyú【源】黄帝之子少昊之裔蒲子支庶之后,见《世本》(17,62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觿》收戴,未详其源。
读音:gōng dū【源】 春秋时楚国公子田,食采于都邑,其后因氏,见《广韵》(17,60,62)。【望】 楚郡(17,62),鲁郡(418)。【人】 公都子,周时人,见《孟子》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
读音:Yānfú【综】代北复姓,后改为弗氏(27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北魏姓,后改为弗氏。”
读音:xiǎo见《姓苑》。晓枝,醴陵人,嘉靖中,中川垫江县丞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