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Sū

苏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封地为姓氏,周武王时期,司寇忿生,受封于苏,建立苏国,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,称为苏氏。二是改姓,北魏跋略氏,改为苏氏。三是少数民族中也有苏氏。

苏姓发祥于河南温县。春秋时,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。汉武帝时,苏建被封为平陵(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)侯,此后不久,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、武功苏姓、蓝田苏姓。汉末苏姓一支由河南迁到四川眉山。唐初,苏姓入闽。北宋,苏姓南至两广、云南一带,也有到越南、老挝、泰国的北部山区者。苏姓入台湾始于宋、明。清时,苏姓人已广布全国。如今,苏姓尤以广东省为多。

苏姓历史人物有苏秦,战国时期的韩国人。他出身卑微,素有大志,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。说服韩、赵、燕、魏、齐诸国合纵,与秦国抗衡。苏洵,北宋散文家。深得欧阳修推崇,以文章闻名于世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,苏洵子,北宋文学家,号东坡居士。其文章挥洒畅达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他的诗雄放清新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他的词豪放,与辛弃疾合称“苏辛”。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。苏辙,北宋散文家。与父洵兄轼称“三苏”。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,文学上的成就不如其兄。苏曼殊,近代文学家,精通多种文字,多才多艺。他的诗风“清艳明秀”,在当时影响很大。

苏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十二位。


苏氏之先,出于高阳,高阳之子曰称,称之子曰老童,老童生重黎及吴回,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,以罪诛,其后为司马氏。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,吴回生陆终,陆终生子六人,长曰矾,为昆吾,次曰惠连,为岭胡,次曰篯,为彭祖,次曰来言,为会人,次曰安,为曹姓,季曰季连为芈姓。六人者,皆有后,其后各分为娄姓,昆吾始姓己氏,其后为苏、顾、温、董。当夏之时,昆吾为诸侯伯,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。至周有忿生为司寇,能平刑以教百姓,周公称之,盖书所谓司寇苏公是也。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,世世仕周,家于其封,故河南、河内皆有苏氏。(见《苏洵族谱·后录》)

▲<汉>苏建,杜陵人,代郡太守。<宋>苏轼,眉山人,文学家。<清>苏谊,杭州人,画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jiū【源】 与摎相通(91)。【望】 邯郸(17,60,418)。【变】 一作〔��〕(19,21)。【人】 摎乐,汉时人(7,17)。摎尚,三国时魏河南太守(7)

  • 歌咄施

    读音:gē duò shī【源】 突厥首领之姓,见《李德裕集》(60,62)。历史上突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《李德裕集》 云: “突厥首领之姓。”

  • 鄧侯

    读音:Dènghóu【源】 商王武丁之季父为邓侯,后灭于楚,后有邓侯氏(8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武丁季父曼侯之后有邓侯氏。”则此当系出子姓。邓,古国名

  • 哈喇哈斯爾

    读音:Hǎlǎhǎsīěr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。其注“威喇诺尔氏”云: “奇尔实勒,始事王汗托果琳,后灭王汗归威喇诺尔。太祖其族为威喇诺尔氏,《列传》 哈喇哈斯尔氏。”

  • 色赫圖

    读音:Sèhètú【综】 清圣祖康熙帝之谨嫔为色赫图氏(72)。

  • 菟賴

    读音:Tùlài【综】 代北姓。后改为就氏(12,27,44,60)。亦作〔菟颊〕(7),〔寃赖〕(17,27),均误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后改为单姓“就”。

  • 達爾呼阿勒丹

    读音:Dáěrhū’ālèdān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达尔呼阿勒丹西林布,清满洲镶红旗人,咸丰中随军河南,官至协领(61)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满族姓氏,清咸丰时

  • 巨蒐

    读音:Jùsōu【源】 古有巨蒐国,即渠搜国,后因以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渠搜为西域古国名,亦作渠叟,隋时称钹汗国,故城在葱岭之西500余里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以国名为姓

  • 另腰

    读音:Lìngyāo珞巴族姓氏。出自博嘎尔部落,属父系氏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
  • 读音:Gǒng【源】 ①春秋时周卿士巩简伯食采于巩(故城在今河南巩县),后以邑为氏(11,12,17,60)。②北魏时生羌有巩姓(44,60)。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④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