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那婁
【源】代北人姓(6,12,17,27,242)。源自北魏末耐部(242)。 【变】①后改为莫氏,见《魏书》(17,27,60)。②亦作莫耐娄(60,70,242)。③作〔莫多那〕(6),误。④省文作〔莫那〕(242)。 【人】莫那娄题,即莫题,北魏中山太守高邑公(12,27,60,70,242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代人。后魏中山太守高邑公莫那娄·题。后无闻。”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一作莫耐娄……后改莫氏。”
【源】代北人姓(6,12,17,27,242)。源自北魏末耐部(242)。 【变】①后改为莫氏,见《魏书》(17,27,60)。②亦作莫耐娄(60,70,242)。③作〔莫多那〕(6),误。④省文作〔莫那〕(242)。 【人】莫那娄题,即莫题,北魏中山太守高邑公(12,27,60,70,242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代人。后魏中山太守高邑公莫那娄·题。后无闻。”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一作莫耐娄……后改莫氏。”
读音:Húlǔgǔsī【综】 清时满洲人姓(438)。
读音:Shūmùlù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四十二派,出库尔喀、朱舍里、吉阳、哈尔敏、沾、雅尔湖、叶赫、浑春杜麻湖村、爱新和罗、黑龙江、沾河、吉阳麻路河、虎尔哈、乌喇、伊兰费尔塔哈、石霸尔台、瑚普察
读音:wù jí【源】 勿吉,古族名,北魏时分布在今松花江、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,东至日本海,南抵长白山,与高句丽相接。隋唐时称靺鞨。以部为氏(60,62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
读音:Chī/Chy Chr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云南建水有此姓(409)。
读音:Shìsūn【源】 春秋时齐大夫有士孙氏,称所居之里(古时称聚居之地为里)为士孙之里。《左传》载,鲁襄公二十五年,崔杼葬庄公于士孙之里,即是此里(7,60)。【人】 士孙张,汉时平陵人,博士、扬
读音:Shítā【综】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喀七郎之妻为什他氏(260)。
读音:Zǐhuà【源】 ①韩国有子华子,因以子华为氏,见《庄子》(6,12,15,21)。②春秋时鲁国有子华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③春秋时郑国公族有子华氏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
读音:Sù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高雄有此姓(68,261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于《姓苑》,归“入声”部,未详其源。汉代有㴋河, 雁门太守。
读音:Sù【源】①八元中之仲堪,谥肃,后世以为氏(7,60,62)。八元亦称八凯,为帝喾高辛氏时才子,伯奋、仲堪、叔献、季仲、伯虎、仲熊、叔豹、季狸,分别谥忠、肃、共、懿、宣、慈、惠、和(21)。②古
读音:Gǔché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贵姓何来·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