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ǐ

訾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(今河南巩县),后有以地名为姓氏者。

訾姓发源于河南,望族居于渤海郡(今河北、辽宁渤海湾沿岸)。

訾姓历史人物有訾祏,春秋时晋大夫。为人正直,知识渊博。范宣子曾与和大夫争田,訾祏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化解矛盾。

訾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七十八位。


【音】 又音子(Zǐ)(17)。而河北涿州地区音Cí。【源】 ①帝喾妃訾陬氏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6,12,17)。一说,訾陬自为复姓,非訾氏之祖(7)。②訾(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南),楚大夫食邑,因氏(17)。③訾城,春秋时齐大夫食邑,北海都昌县西訾城是也(故城在今山东昌邑西2里),因氏(7)。④本姓祭氏,以姓不吉祥,改为訾氏,见《姓苑》(9,11,12,17,60)。⑤蒙古人姓。【变】 亦作〔��〕、〔䴦〕(17)。【望】 渤海、齐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訾祐,春秋时晋人,为范氏家臣(11,21)。訾顺,汉成帝时封为楼虚侯(6,7,9,12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大同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永登,湖北之老河口,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汉族姓氏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“音 ‘紫’ 。《风俗通》: ‘帝喾妃訾娵氏。’ (按: 《姓氏考略》 则称: ‘娵訾氏所改’ 或作 ‘訾陬’。) 《姓苑》云: ‘今齐人。《汉功臣表》 有楼卢侯訾顺。’ 望出渤海。”②其注引 《姓苑》 云: “本姓祭,以为不祥,改为訾。”

春秋时晋有訾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奇阿爾布

    读音:Qí’e’ěrbu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领催博格之妻为奇阿尔布氏(260)。

  • 哈喇奇塔岱

    读音:Hǎlǎqítǎdài元代“色目人”姓氏,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哈刺吉答歹”。

  • 读音:fēng【源】 古帝伏羲氏之后,见《何氏纂文》(12,21,60)。一说,佩,地名,见《广韵》,以地为氏(6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何氏纂文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偑,伏羲之后。”

  • 端木

    读音:Duān mù端木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自春秋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端木赐。他的后代有一部分以父名为姓,遂有端木姓。二是为回族复姓之一。端木姓早期活动于河南一带。端木姓历史人物有端木赐,字子

  • 读音:Bēn【音】 贲氏有肥(Féi)、坟(Fén)、秘(Bì)、奔(Bēn)等4音(10,16,17,19,21)。音不同,姓或不同,宜分三姓。音奔之贲姓,原音肥,是隋、唐以来音变而有此氏(7)。参

  • 涓蜀

    读音:Juānshǔ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有载,其注“涓浊”云: “ 《荀子·解蔽》 作 ‘涓蜀’。”详见“涓浊” 条。

  • 斡帖格歹

    读音:Wòtiēgédǎi【综】元时人姓。绰儿马罕,斡帖格歹氏,元太宗时率师西征,留镇其地。子希拉们,从旭烈兀征报达、阿八哈立,守谷儿只(399)。

  • 費野頭

    读音:Fèiyětóu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云: “代北人姓,后改为宇文氏。”一作“费也头”、“费乜头”。

  • 青阳

    读音:qīng yáng黄帝之子孙始姓之。(见《风俗通》)

  • 格晉

    读音:Géjìn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佛阿拉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佛阿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,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