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Zōu

【源】 ①系自姚姓。舜之后分封有邹国(故城在今山东邹平),子孙以国为氏(17)。②系自曹姓。古帝颛顼之裔,春秋时邾子之支庶封于邹(故城在今山东邹平东南28里),后灭于楚,子孙以邑为氏(7,17,60)。③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涽公之裔,正考父禽邑于邹(故城或在今山东高青之旧青城县),生叔梁纥,遂为邹氏(6,7,21)。④西夏人姓(95)。⑤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,今满族姓(344)。⑥回(176)、土家(387)、苗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变】 亦作鄹(62)。【望】 范阳(17,60,418),鄹邑(261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3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四川、江西、山东、湖北、浙江、福建等省多此姓,6省邹姓约占全国汉族邹姓人口68%。【人】 邹忌,战国时齐威王之相国,封于下邳,成侯(6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河北之尚义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内蒙古之乌海、湖北之监利、江西之金溪、广西之田林、贵州之从江、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鲜、回、水、苗、土家、布依、纥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说文》 云: “邹本邾娄国,改为邹。后以为氏。帝颛顼之后所封。”“邾娄” 促读而为“”,曹姓国,故此当以国为氏。系出曹姓。②郑樵则云: “子姓,宋湣公之后。正考父食邑於邹,生叔梁纥,遂为邹氏。其地今兖州邹县是也。” 此以邑为氏,系出子姓。望出范阳。

春秋时齐有邹衍、邹忌; 汉代有邹阳; 唐代有邹游; 金代有邹谷,大理寺丞; 明代有邹迪光; 清末有邹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析龜

    读音:Xīgu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路史》 注云: “卫后有析龟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。

  • 读音:chá【音】 亦音楂(Chá)(19)。【源】 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茬(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北),因以为氏,见《姓苑》(17)。【望】 泰山(418)。【布】 台湾高雄(68,261)、江苏丰县等地

  • 读音:Bān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令尹斗谷于菟之后,见《西溪业话》(63)。②满族姓(344)。【变】汉时班固本姓斑,后讹而为班(21)。【布】山西平陆(298)、河北隆化(344)、安徽淮南(362)、

  • 合博

    读音:hé bó【源】 汉时功臣胡不害封合博侯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)及《路史》(60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合傅〕(11,20,63)。【人】 合博兴,汉昭帝时将军(15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

  • 張楊

    读音:Zhāngyáng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,其据新加坡《联合晚报》 注称:: 当代譬联姓,如张杨舒仪、张杨亚雄。”

  • 哈勒滾

    读音:Hàlègǔn【源】 明清时居住于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姓。一部分奇勒尔人后融于赫哲族中(429)。

  • 读音:yì【源】 系自嬴姓。舜臣伯翳(即伯益)之后有翳氏,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。其据《姓苑》注云: “《史记》秦伯翳之后有翳氏。”伯

  • 读音:Nài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和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【布】 河南登封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陕西之韩城、河南之郑州、广东之丰顺、广西之灌阳

  • 叔袁紇

    读音:Shūyuánhé【综】 顺阳王仲景前妻为叔袁纥氏,见《北史·阳平王新成传》(27)。一说,即袁纥氏。

  • 晃豁壇

    读音:Huǎnghuòtán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蒙古族》援引 《蒙古秘史》收载。(按: 疑此即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所收晃兀摊氏之别译);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鸿和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