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诗词古文>刘过生平

刘过生平介绍

刘过(1154~1206)南宋文学家,字改之,号龙洲道人。吉州太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,长于庐陵(今江西吉安),去世于江苏昆山,今其墓尚在。四次应举不中,流落江湖间,布衣终身。曾为陆游、辛弃疾所赏,亦与陈亮、岳珂友善。词风与辛弃疾相近,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,与刘克庄、刘辰翁享有“辛派三刘”之誉,又与刘仙伦合称为“庐陵二布衣”。有《龙洲集》、《龙洲词》。>>查看刘过的诗词古文

交契稼轩

  刘过与辛弃疾交往颇深,后世传为佳话,宋元笔记中就有多段二人交游的逸事。元人蒋正子的《山房随笔》细述了他们相识的过程:辛弃疾在浙东为帅时,刘过慕名而来欲结交,门房见刘过只是一介布衣,势利眼发作,坚决不让其入内。刘过愤然与门房争执,辛弃疾听见声音召门房问话,门房不免加油添醋地说刘过是非,辛弃疾大怒,本想将刘过逐走,幸而此时陆游与陈亮在侧,二人把刘过大大夸奖一番,说他是当世豪杰,善赋诗,不妨一见。辛弃疾这才让刘过进来,斜眼看他,冷冷问:“你能写诗么?”刘过说:“能。”这时席间正上羊腰肾羹,辛弃疾便命他以此为赋,刘过笑道:“天气太冷,我想先喝点酒。”辛弃疾赐酒,刘过接过,大口饮尽,一时手颤,有酒液沥流于怀,辛弃疾就让他以“流”字为韵。刘过随即吟道:“拔毫已付管城子,烂首曾封关内侯。死后不知身外物,也随樽酒伴风流。”辛弃疾闻之大喜,忙请他共尝羊羹,宴罢后还厚赠他不少财物。后来辛弃疾在京口为官,一日大雪,辛率众幕僚登多景楼观雪景,刘过出现时的模样很魏晋,敞着衣襟,穿着拖鞋,懒洋洋地就来了。辛弃疾大概很觉碍眼,有心刁难,便命刘过赋雪,并以“难”字为韵。不想刘过张口即吟道:“功名有分平吴易,贫贱无交访戴难。”辛弃疾赞叹不已,自此二人遂为莫逆之交。

  辛刘二人都是性情中人,元人郭宵凤《江湖纪闻》中记载的一则他们交往的趣事颇含几分江湖豪情:刘过欲回乡探望母亲,向辛弃疾告假,辛弃疾知其囊中羞涩,有心相助。是夕,二人微服登倡楼饮酒,正好遇上一位都吏在左拥右抱宴客作乐。都吏并不认得自己的上司的上司辛大帅,自恃财大气粗,叫嚣着要包场,命左右随从把辛刘二人赶出去。二人也不与他相争,哈哈大笑着就回去了。辛弃疾随后称有机密文书要处理,点名要这都吏前来领命,而此刻都吏早已醉倒在温柔乡中,哪里还能连夜赶来。辛弃疾遂决定没收其家产并将其流放以示惩戒,都吏醒来吓出一身冷汗,忙四处托人在元帅面前求情。辛弃疾仍不宽恕,病急乱投医的都吏打听到刘过缺钱,便一咬牙,掏出五千缗奉上,说是为刘过母亲祝寿,再请辛弃疾开恩。辛弃疾却还不答应,摇摇头连说不行,命都吏将祝寿钱翻倍。都吏虽然心痛如刀绞,但也不敢不从命,如数把数额增到万缗,辛弃疾这才放了他一马。宋朝的宰相一月俸禄才三百缗钱而已,可见一万缗在当时是笔不小的巨款,一个小小的都吏能拿一下子出这么多钱充当罚金,显然来源难保干净,辛弃疾此举是劫富济贫,同时也给了这位贪污腐败的小官一记漂亮的双重警告。

  然后辛弃疾自己出钱为刘过买了回乡的船,把万缗钱交给他,知道刘过用钱向来大大咧咧,还特意嘱咐说不要像平时那样乱用。刘过大为感动,作了一阕《念奴娇》相赠:“知音者少,算乾坤许大,著身何处。直待功成方肯退,何日可寻归路。多景楼前,垂虹亭下,一枕眠秋雨。虚名相误,十年枉费辛苦。 不是奏赋明光,上书北阙,无惊人之语。我自匆忙天未许,赢得衣裾尘土。白璧追欢,黄金买笑,付与君为主。莼鲈江上,浩然明日归去。 ”

文学创作

  刘过以词闻名。他的词中写“平生豪气,消磨酒里”处甚多,如《沁园春》“柳思花情”、《水调歌头》“春事能几许”等。不过,更能代表刘过词特色的是那些感慨国事、大声疾呼的作品。如《沁园春》“拂拭腰间,吹毛剑在,不斩楼兰心不平……威撼边城,气吞胡虏,惨淡尘沙吹北风”,《念奴娇》“知音者少”,《贺新郎》“弹铗西来路”等。这些作品都写得慷慨激昂、气势豪壮。另外《六州歌头·题岳鄂王庙》,颂赞岳飞的生平业绩、痛斥朝廷奸佞诬陷忠良,写得跌宕淋漓、悲壮激越,十分感人。这些爱国词虽偶有粗率之处,但风格豪放,却是刘过词的本色。他的词中亦有俊逸纤秀之作,如《贺新郎》“老去相如倦”、《唐多令》“芦叶满汀洲”等。刘熙载称其“狂逸之中,自饶俊致,虽沉著不及稼轩(辛弃疾),足以自成一家”(《艺概》卷四)。至于他的《沁园春》咏美人指甲、美人足二首,虽刻画纤巧,但体格卑弱不足取。

  刘过也工于诗,古体、律诗兼备。诗多悲壮之调。如《夜思中原》“独有孤臣挥血泪,更无奇杰叫天阊”,《登多景楼》“北固怀人频对洒,中原在望莫登楼”。也有的诗写山水景物,清新秀美。

  刘过《龙洲集》14卷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著录,今已不传。明王朝用复刊宋端平中刘澥(刘过之弟)辑刻的《龙洲道人集》15卷,有明嘉靖本、汲古阁本。《四库全书》收录14卷、附录2卷。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《龙洲集》12卷。

  所著《龙洲词》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著录1卷,明代长沙《唐宋名贤百家词》本《刘改之词》。有明汲古阁《宋六十名家词》本。明初沈愚刊本收词69首,其中为他本所无者凡21首(今人罗振常为之补遗刊行共得86首)。《强村丛书》初刊为2卷,乃清黄丕烈藏钱曾(遵王)校本,曹元忠跋谓出宋椠,犹在赵闻礼《阳春白雪》未出之前,罗振常则谓出于王朝用而加补辑者。《全宋词》收龙洲词80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智渊

    江智渊(418-462)南史作智深。此从宋书)字不详,济阳考城人。生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,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七年,年四十六岁。辞采清赡,与谢庄、沈怀文友善。怀文批评他道:“人所应有尽有,人所应无尽无。”元嘉末,除尚书库部郎。孝武帝深相联系知待,每独蒙引进,未尝有喜色。累拜宁朔将军。议殷妃谥为帝所恨,以忧卒。

  • 颜胄

    生平事迹无考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,出于《文苑英华》卷三〇六。

  • 唐枢

    生平无考。《全唐诗逸》录其诗3联,皆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《千载佳句》。

  • 赵汝腾

    赵汝腾(?-1261年),字茂实,号庸斋。居福州(今属福建)。生年不详,卒于宋理宗景定二年。宝庆二年,(公元一二二六年)第进士。历迁籍田令。如试职馆,授秘书省正字。累官礼部尚书,兼给事中。入奏前后奸谀兴利之臣,很是切直。后官终翰林学士承旨。汝腾着有庸斋集六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宋太宗八世孙,宝庆二年(1226年)进士。历官差主管礼、兵部架阁,迁籍田令。累官权工部尚书兼权中书舍人。不久被罢免。又用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。拜翰林学士。晚年号紫霞翁,景定二年(1261年)卒。谥忠靖。着有《庸斋集》六卷。

  • 朱诗

    朱诗,仁宗嘉佑中为虞部员外郎、权知岳州(《宋诗纪事补遗》卷一七)。

  • 邹缉

    (?—1422)江西吉水人,字仲熙。洪武中举明经,授星子教谕。永乐中官翰林侍讲。三殿失火,诏求直言,上疏极言时政得失,于营建北京工役之重,居民迁徙之苦,僧道供养之盛,贪污剥削之酷,言之尤切,几得祸。官至右庶子兼侍讲。

  • 曾灿

    (1626—1689)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。原名传灿,字青藜,号止山。曾参南明唐王军事。败后为僧出游。回里筑六松草堂。以后出游东南,居苏州光福二十余年。晚年以笔舌糊口四方,卒于京师。曾选同时人诗为《过日集》,又有《六松草堂文集》、《西崦草堂诗集》等。

  • 查淳

    查淳,曾任桂林知府。其父查礼,曾任广西庆远府同知,乾隆十九年(1754)奉令参与修浚灵渠事,曾探查湘漓之源,并于二十年在飞来石摩崖“灵渠”二字。查淳为了却父亲遗愿,于38年后刻“湘漓分派”碑于铧嘴上,是灵渠较有影响的石刻,极引人观赏。

  • 周端臣

    周端臣,宋词人。字彦良,号葵窗。建业(今南京)人。光宗绍熙三年(一一九二)寓临安。宋周密《武林旧事》云其曾经“御前应制”。后出仕,未十年而卒(释斯植《采芝集·挽周彦良》“白首功成未年”)。其词作今存九首,内容多为伤春、怨别,其中有四首“西湖”词。亦能诗,《诗家鼎脔》及《宋诗纪事》收其诗九首。有《葵窗词稿》,已佚。《江湖后集》卷三辑有其诗一卷。
    周端臣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江湖后集》为底本,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。

  • 褚人获

    褚人获(1635—1682),字稼轩,又字学稼,号石农、没世农夫等,江苏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明末清初文学家。一生未曾中试,也未曾做官。但他有多方面的才能,著作颇丰。传世的有《坚瓠集》、《读史随笔》、《退佳琐录》、《续蟹集》、《宋贤群辅录》、《隋唐演义》等。他交游广泛,与尤侗、洪升、顾贞观、张潮、毛宗岗等清初著名作家来往甚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