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朱穆
朱穆(100~163)字公叔,一字文元,东汉南阳郡宛(今河南南阳市)人,丞相朱晖之孙。初举孝廉。顺帝末,大将军梁冀使典兵事。桓帝时任侍御史。感时俗浇薄,作《崇厚论》、《绝交论》。永兴初,出任冀州刺史,镇压起事灾民。后触犯宦官,罚作刑徒,因千人上书为之鸣不平,赦归。居乡数年,复拜尚书。上书请除宦官未成,忧愤死。
- 袁乔
(312—347)东晋陈郡阳夏人,字彦升,一作彦叔,小字羊。袁瑰子。博学有文才。初拜佐著作郎。桓温引为司马、江夏相。穆帝永和三年,从桓温伐蜀,攻克成都,李势降,成汉亡。寻势将邓定、隗文反,乔与温又击破之,封湘西伯。
- 庾肃之
东晋颍川鄢陵人。庾阐子。以有文藻著称。历官给事中、相府记室、浙东太守。晋孝武帝太元中卒。
- 王廙
(274—322)东晋琅邪临沂人,字世将。王导从弟。少能属文,工书画,善音乐、射御、博弈诸伎。辟太傅掾,转参军,封武陵县侯。曾任濮阳太守。司马睿(元帝)镇江左,廙弃郡过江,睿以为司马。预讨周馥、杜韬,迁冠军将军。元帝即位,代陶侃为荆州刺史。为陶侃部将所袭,又为杜曾所败。及至荆州,大行诛戮侃时将佐,大失荆州人望。入为辅国将军,加散骑常侍,迁左卫将军。后助王敦反,敦以为平南将军、荆州刺史,寻病卒。
- 王之涣
王之涣(688年—742年),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,字季凌,汉族,绛州(今山西新绛县)人。豪放不羁,常击剑悲歌,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。名动一时,他常与高适、王昌龄等相唱和,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。其代表作有《登鹳雀楼》、《凉州词》等。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更是千古绝唱。
- 王韫秀
王韫秀(725-777年),祖籍太原祁县(今山西祁县)人。唐朝名媛、诗人,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,宰相元载之妻。随同元载同赴长安,求取功名。不久,元载封侯拜相,开始贪腐堕落。大历十二年,元载有罪赐死,王韫秀和孩子全部处死。
- 可隆
五代时僧。俗姓慕容。初应进士试,与桑维翰为同学。负志气,多忤维翰。屡试,皆不第。历后唐、后晋两朝,犹在场屋。时维翰已入相,尤加挫阻。遂弃举而出家为僧。后曾至江陵,谒荆南主高从诲献诗。
- 祝颢
祝颢(1405—1483)明代官员。字维清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祝允明祖父。正统四年(1439)进士,授刑科给事中,弹劾持大体,不讦人私。累官山西布政司右参政,兴学重教,有“教人与治人不同,贵在随材成就,毋强以文辞”之语。年六十致仕,吏材精敏,政绩颇著,卒年七十九。精于书画诗文,著有《侗轩集》。
- 董鋆
字镜溪,钱塘人。
- 朱中楣
朱中楣,字远山,庐陵人。明宗室议汶女,吉水兵部侍郎李元鼎室,礼部尚书振裕母。有《石园随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