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诗词古文>高明生平

高明生平介绍

高明(约1305~约1371)元代戏曲家。字则诚,号菜根道人。浙江瑞安人,受业于县人黄溍时,成古典名剧《琵琶记》。元代戏曲作家。瑞安属古永嘉郡,永嘉亦称东嘉,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。他的长辈、兄弟均能诗擅文。他曾从名儒黄□游,黄为官清廉,并以至孝见称。高明的思想、品格受家庭、老师影响颇深。明代万历刻本《琵琶记》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,元顺帝至正五年(1345)以《春秋》考中进士,历任处州录事、江浙行省丞相掾、福建行省都事等职。高明为官清明练达,曾审理四明冤狱,郡中称为神明。他能关心民间疾苦,不屈权势,受到治下百姓爱戴,处州期满离任时,百姓曾为他立碑。>>查看高明的诗词古文

高明旧家高宅腕

  往昔乡邦史料关于高明的旧家,只记载他家在瑞安县南社乡十五都崇儒里。明嘉靖《瑞安县志》载:南社乡辖五都、九里、六十三庄。崇儒里是其中之一,约含柏树、团前、薛泊、阁巷等庄,那时就已经没有高宅腕及其邻村盛家庄的庄名了。上世纪80年代,瑞安中学吴引一老师曾撰文以阁巷陈氏《清颍一源集》中陈挺的《吊高则诚》、《过高宅腕》等诗文,考证高明旧居在高宅腕。

  《吊高则诚》前四句:“柔翁道望重吾乡,遗构无存故址荒。清明墓道人非昔,癸丑兰亭帖已亡。”诗中“柔翁”借高明《柔克斋集》指代高明,“遗构”句指高氏旧居房舍已经湮没无存,甚至连坟山也卖给别人。诗注中提到陈挺叔祖陈镪(号方塘)曾在高明旧居中找回《柔克斋集》遗版,说明陈镪在世时高家遗构尚存。

  《过高宅腕》其一前四句:“路名高宅腕,里并盛家庄,盛氏无从问,高公亦已亡。”可知高宅旧居边有条像手腕一样弯折的小路仍在,只是高宅与盛家庄一起湮没成农田。再从陈挺的《辛酉避(倭)寇榆杨堡》和《新晴述怀》诗“室成行可待,归计菊花边”句注“欲以是年(嘉靖丁卯)九月构屋”,说明陈挺于辛酉、丁卯,即嘉靖四十年(1561)、隆庆元年(1567)在世。从《清颍一源集·吴论〈鸡肋集〉》中有:“嘉靖己未(1559),偕方塘翁避寇难于沙城”句,可知嘉靖三十八年陈镪仍在世,与陈挺基本同时。可知高宅大约湮没于公元1567年前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仲景

    张仲景(约公元150~154年——约公元215~219年),名机,字仲景,汉族,东汉南阳郡涅阳县(今河南邓州市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,被后人尊称为医圣,南阳五圣之一。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,写出了传世巨著《伤寒杂病论》。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,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,是中医的灵魂所在。在方剂学方面,《伤寒杂病论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,创造了很多剂型,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,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。

  • 毛滂

    毛滂(1056——?约1124),字泽民,衢州江山石门(今浙江衢州)人。北宋词人。生于“天下文宗儒师”世家。父维瞻、伯维藩、叔维甫皆为进士。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,北宋元丰二年(1079),与西安(今浙江衢州)赵英结为伉俪。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“豪放恣肆”,“自成一家”。元祐四年(1089)所作《惜分飞·富阳僧舍代作别语》小词结尾“今夜山深处,断魂分付潮回去”,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“语尽而意不尽,意尽而情不尽”。有《东堂集》十卷和《东堂词》一卷传世。

  • 游九言

    游九言(1142-1206),初名九思,字诚之,号默斋,建阳(今属福建)人。早年从学张栻,以祖荫入仕,曾举江西漕司进士第一。历古田尉,江川绿事参军,沿海制司干官。孝宗淳熙十五年(1188),监文思院上界。后入张栻广西、江陵帅幕,以不附时相罢。宁宗庆元年(1196),起为江东抚干,调全椒令,以不便养亲丐祠。开禧初,辟为淮西安抚司机宜文字,又以不附韩侂胄罢。有语录诗文集,已佚,后人辑为《默斋遗稿》二卷。事见《永乐大典》卷八八四三引《建安志》。

  • 王辟之

    王辟之(1031—?),字圣涂,临淄(今山东临淄)人。宋英宗治平四年(1067)进士。宋哲宗元佑年间(1086—1094),他担任任河东县(今山西省永济县)知县,曾“废撤淫祠之屋,作伯夷叔齐庙”,以“贵德尚贤”闻名。

  • 祖无择

    ( 1011—1084)蔡州上蔡人,初名焕斗,字择之。少学古文于穆修,又从孙明复受经学。仁宗宝元元年进士。出知袁州,首建学官,置生徒,学校始盛。英宗朝同修起居注、知制诰,加龙图阁直学士、权知开封府。神宗即位,入知通进、银台司。王安石执政,讽求其罪,谪忠正军节度副使。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,移知信阳军。工诗文。有《龙学文集》。

  • 住山僧

    住山僧,姓名不详,与罗大经同时。事见《鹤林玉露》乙编卷一。

  • 种师道

    (1051—1126)洛阳人,初名建中,又名师极,字彝叔。种世衡孙。少从张载学。以荫补三班奉职。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。因议免役法忤蔡京,改知德顺军。入元祐党籍,屏废十年。后历知怀德军、西安州、渭州,屡败夏人。徽宗宣和中,所谏不见纳,致仕。金兵南下,复起。时年事已高,仍知兵有谋,人称老种。拜同知枢密院,京畿两河宣抚使。金人退,罢为中太一宫使。金兵再度南下,再起,终河北、河东宣抚使。卒谥忠宪。

  • 朱庭玉

    朱庭玉(“庭”或作“廷”),生平、里籍均不详。

  • 李寿卿

    李寿卿,元代杂剧作家。太原人。生卒年不详,仅知与纪君祥、郑廷玉同时。曾任县丞。著有杂剧10种,现存《说?诸伍员吹箫》。《月明和尚度柳翠》一剧在《元曲选》等刊本中均未题作者,疑即李寿卿《月明三度临歧柳》。

  • 家铉翁

    家铉翁(约1213~1297)号则堂,眉州(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)人。家铉翁身长七尺,状貌奇伟,威严儒雅。以荫补官,累官知常州,迁浙东提点刑狱,入为大理少卿。宋亡,守志不仕。元成宗即位(1294),放还,赐号处士,时年八十二,后数年以寿终。《宋史》有传。有《则堂集》六卷,《彊(强)村丛书》辑为《则堂诗馀》一卷。词存三首收于《全宋词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