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陆凯
陆凯(?―约504年),字智君,陆俟之孙,北魏代(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)人,鲜卑族。是南北朝人。《魏书》有传。
- 庄翱
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宪宗至武宗时在世。与惠雅、雷禅和尚有过从。惠雅归玉泉时,贾岛有诗相送,知其与贾岛同时。宣宗大中元年(847),日僧圆仁归国时,携有其集1卷。事迹见圆仁《入唐新求圣教目录》、《长江集》卷五。《全唐诗逸》存其诗1首,断句4联,皆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《千载佳句》。
- 张正一
生卒年不详。一作张正壹。排行六。德宗贞元十九年(803)为左补阙,因上书言事得召见,同僚刘伯刍、王仲舒等数以酒食相过从,韦执谊恶其朋聚觊望,奏贬之(《通鉴》卷二三六)。宪宗元和元年(806)入为户部员外郎。二年随武元衡至西川,任节度观察判官(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卷六八《诸葛武侯祠堂碑》)后入朝为谏议大夫,约于元和五年以国子司业致仕。事迹见《白居易集》卷五五《张正一致仕制》、《唐诗纪事》卷四五等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- 阳城
(736—805)定州北平人,徙居陕州夏县,字亢宗。性好学,家贫不能得书,乃求为集贤院写书吏,窃官书读之,昼夜不出房,经六年,无所不通。登进士第后,隐中条山,远近慕其德行,多从之学。李泌为宰相,荐为著作郎。德宗召为谏议大夫。时裴延龄、李齐运等以奸佞相次进用,诬谮宰相,毁诋大臣,陆贽等咸遭枉黜,无敢救者。城乃伏阁上疏,论延龄奸佞,贽等无罪。贬国子司业,出为道州刺史,有善政。
- 申堂构
润州丹徒人。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登进士第。历官武进尉。天宝十三载任陕郡平陆尉。官至虞部员外郎。能诗文。殷璠录其诗入《丹阳集》,称其“善叙事状物,长于情理”。
- 徐元杰
徐元杰(1196-1246),字仁伯,号梅野,上饶县八都黄塘人,自幼聪慧,才思敏捷。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,后师事真德秀。官至工部侍郎,谥忠愍。有文集二十五卷,景定三年(1262)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,已佚。清四车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辑为《楳埜集》十二卷。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、卷末徐直谅跋,《宋史》卷四二四有传。师学朱熹。南宋绍定五年进士,累官至大堂寺少卿,兼给事中国子祭酒,擢中书舍人。著有《梅野集》十二卷,传于世。
- 鲁渊
元明间建德淳安人,字道源。励志为学。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。授华亭丞,改浙江儒学提举,寻归隐岐山下。明初屡征不就,学者称岐山先生。有《春秋节传》、《策有枢要》。
- 杜濬
杜濬(1611~1687)清初诗人。原名诏先,字于皇,号茶村,又号西止,晚号半翁。黄冈(今属湖北)人。明崇祯时太学生。明亡后,不出仕,避乱流转于南京、扬州,居南京达四十年,刻意为诗,诗多寓兴亡之感。著有《变雅堂集》。
- 韩鑅
韩鑅(1729-1804),贵州毕节人,清朝大臣。韩鑅历官几十年,关心百姓疾苦、声扬远播,齐、楚、吴、豫之间,人皆称赞。乾隆二十二年(公元1757)捐通判拣发河东,初任山东东昌府上河通判,三十二年(公元1767年)迁沂州府同知,三十八年(公元1773年)擢安徽颍州府知府,四十年(公元1775年)迁江苏淮徐海道,乾隆四十六年(公元1781年),授河东河道总督。四十九年(公元1784年)授工部右侍郎,五十四年(公元1789年)调户部右侍郎,嘉庆三年(公元1798年)调兵部右侍郎。
- 俞国宝
俞国宝(约1195年前后在世)字不详,号醒庵。江西抚州临川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。江西诗派著名诗人之一。国宝性豪放,嗜诗酒,曾游览全国名山大川,饮酒赋诗,留下不少胜炙人口的锦词佳篇。著有《醒庵遗珠集》10卷。约宋宁宗庆元初前后在世。孝宗淳熙间为太学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