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张舆
张舆,字公安,西晋官员,张华之孙,张祎之子。张舆世袭张华壮武郡公爵位,官至丞相司马睿掾属、太子舍人。
 - 北宋·张载
张载(1020年—1077年),字子厚,凤翔郿县(今陕西眉县)横渠镇人,北宋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学创始人之一。世称横渠先生,尊称张子,封先贤,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。其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“横渠四句”,因其言简意宏,历代传颂不衰。宋神宗熙宁十年(1077年),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,年58岁。张载与周敦颐、邵雍、程颐、程颢合称“北宋五子”,有《正蒙》、《横渠易说》等著述留世。
 - 周文质
周文质(?-1334),元代文学家。字仲彬,建德(今属浙江)人,后居杭州。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,两人情深意笃,形影不离,故《录鬼簿》对他有详细的记载:“体貌清癯,学问渊博,资性工巧,文笔新奇。家世儒业,俯就路吏。善丹青,能歌舞,明曲调,谐音律。性尚豪侠,好事敬客善绘画,谐音律。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。现仅《苏武还乡》(或称《苏武还朝》)存有残曲。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,套数五套,多男女相思之作。
 - 元顺帝
孛儿只斤·妥懽帖睦尔(ToghonTemür,蒙古语意为“铁锅”,1320年—1370年),元朝第十一位皇帝,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。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,元明宗长子,元宁宗长兄。至顺四年(1333年)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。至正十一年(1351年)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。至正二十八年(1368年)闰七月,明军进攻大都,妥懽帖睦尔出逃,蒙古退出中原,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。至正三十年(1370年)四月二十八日,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,享年五十一岁。庙号惠宗,蒙古汗号为“乌哈噶图汗”。明朝为其上尊号为“顺帝”,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、庚申帝、庚申君等。
 - 叶森
(1265—1322)江阴州人,字仲实。累迁盐官州判官,逢大饥,斗粟十千,森办理平粜,全活甚众。调新喻判官,除上高县尹。后调兴国,命未下卒。
 - 黄元实
(?—1353)元泰宁人,字廷美,少时力学,寡言语。文宗天历初中乡试,授郡文学,不就归。后死于兵乱。
元诗选
 - 孙仲章
孙仲章[约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](一作姓李,一作字仲辛)名不详,其籍贯,有二说:一为本贯高陵〔今属陕西省〕安家于德安〔今属江西省〕;二为大都人〔今北京〕。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。好文上,善作曲。做杂剧三种,其中《卓文君白头吟》《金章宗端遗留文书》两种失传,仅存《河南府张仃勘头巾》一种传世。《白头吟》喧满呜珂巷。咏诗文胜汉唐,词林老笔轩昂。江湖量,锦绣肠,也有无常。”明.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为“如秋风铁笛”。陆登善所作勘头巾,元曲选亦题仲章作。
 - 赵康鼎
赵康鼎,高要人。明成祖永乐元年(一四〇三)举人,官桂阳教谕。事见清宣统《高要县志》卷一六。
 - 郑襄
郑襄,字赞侯,江夏人。官太湖知县。有《久芬室诗集》。
 - 康与之
康与之字伯可,号顺庵,洛阳人,居滑州(今河南滑县)。生平未详。陶安世序其词,引与之自言:“昔在洛下,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,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。”建炎初,高宗驻扬州,与之上《中兴十策》,名振一时。秦桧当国,附桧求进,为桧门下十客之一,监尚书六部门,专应制为歌词。绍兴十七年(1147),擢军器监,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。桧死,除名编管钦州。二十八年,移雷州,再移新州牢城,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