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诗词古文>司马穰苴生平

司马穰苴生平介绍

司马穰苴一般指田穰苴。田穰苴(生卒不详),又称司马穰苴,春秋末期齐国人,是田完(陈完)的后代,齐田氏家族的支庶。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,曾率齐军击退晋、燕入侵之军,因功被封为大司马,子孙后世称司马氏。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,田穰苴被罢黜,未几抑郁发病而死。由于年代久远,其事迹流传不多,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。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,被称为武庙十哲。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,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。>>查看司马穰苴的诗词古文

后世地位

  唐朝开元十九年,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,它以周朝开国丞相、军师吕尚(即姜子牙)为主祭,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,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。

  上元元年,唐肃宗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,被称为武庙十哲,““齐大司马昌田穰苴”便是其中之一。

 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,宋室依照唐代惯例,为古代名将设庙,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田穰苴。

人物争议

  《司马法》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。相传是田穰苴所写,但到了西汉后渐失传。

  一些学者认为,《司马法》并非司马穰苴所著。如《四库全书总目题要》说:“《司马法》旧题司马穰苴撰。今考正《史记·司马穰苴列传》,称齐威王命令大夫追论《司马兵法》,把穰苴的名字加在其中,所以名叫《司马穰苴兵法》。”
有些人认为《司马法》是后人伪托。如姚际恒在《古今伪书考》中说:“今此书仅五篇,为后人伪造无疑。”另外姚鼐、龚自珍、康有为、等人也认为《司马法》系后人伪造。

  一些学者则认为,《司马法》实为司马穰苴所作。如蓝永蔚在其《春秋时期的步兵·〈司马法〉书考》一文中说:“穰苴是唯一能够申明古者《司马法》的人。”金建德在《古籍丛考》中说:“姚(际恒)、龚(自珍)二家虽都怀疑今本《司马法》为伪,可是他们并没有提出充分的证据。”刘建国在《〈司马法〉伪书辨正》一文中说:“经过考证,我们认为现存的今本《司马法》并非伪书,
而是一部齐国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撰述的兵法或兵法残篇。”

  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司马兵法》三卷,分为仁本、天子之义、定爵、严位、用众共五篇,注明“齐将司马穰苴撰”。《隋书》所录即今存于世的《司马法》。

  其后的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和《唐书·艺文志》沿袭《隋书》,录有《司马法》三卷,署“田穰苴撰”;《宋史·艺文志》则著录《司马兵法》六卷,亦题“齐司马穰苴撰”。

生平

临危受命

  司马穰苴本姓田,名穰苴。田氏家族在齐国是名门望族,田氏家族的老祖宗叫陈完,是陈厉公的儿子。齐桓公时,陈国发生内乱,陈完为避祸跑到了齐国,改姓田氏。

  齐景公的时候,晋国进攻齐国的阿城和甄城,同时燕国又侵略齐国黄河南岸一带。齐国军队大败。齐景公为此十分忧虑,寝食难安。
一天,大夫晏婴悄悄来到齐景公跟前,向他推荐了田穰苴,说:“田穰苴虽然是田氏门中偏室所生,但是他这个人,文能令人信服,武能威慑敌人,希望大王能试试他的才干。”

  于是,齐景公召见田穰苴,同他谈论军事,对他的才干非常欣赏,就任命他做大将,领兵抗击晋国和燕国的军队。

穰苴执法

  田穰苴向齐景公禀告说:“为臣本来低贱,大王从平民中把我选拔出来,放在大夫之上,士兵们不能向我靠拢,百姓们不能对我信任,人卑微,权力也就会受到轻视。希望能有大王所宠信的大臣、国家所尊重的人物,担任监军的职务,这样才行。”

  齐景公答应了田穰苴的要求,决定派宠臣庄贾担此重任。

  田穰苴向齐景公告辞之后,便到庄府拜会了庄贾,并和庄贾约定:第二天正午在营门集合出发。

  第二天,田穰苴提前来到军营,布置好观测时间的标杆和滴漏,等候庄贾。与此同时,庄府里热闹非凡。庄贾的朋友听说他要出征,纷纷上门为他送行。这个祝庄贾旗开得胜,马到成功;那个说大王选您当监军,齐军一定能所向披靡,无往而不胜。说得庄贾飘飘然,很是得意。

  庄贾向来骄横,这次,他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,又是监军,根本就没有把田穰苴与他约定的时间当回事。于是,就留下前来为他送行的朋友喝起酒来。手下人提醒他,他仍不以为然。

  到了正午,太阳格外耀眼。军营的广场上军旗飘扬,几个方阵的士兵排列整齐,整装待发。田穰苴推倒了标杆,放了滴漏里的水,站在高台上向大营外眺望,仍不见庄贾的人影,就叫副将派人去请监军大人,自己独自到军营内指挥操练,检阅军队,宣布军规军纪。

  庄府里,众人酒喝得正酣。庄贾满脸通红地招呼着他的那些朋友,门丁来报,说正午已过,门口有士兵来请大人去军营监军。庄贾听了,不屑一顾,并嘲讽说:“小平头当将军,总把鸡毛当令箭,时间就那么重要吗?时间到了又怎么样?”

  下午,齐军大营广场上,操练完毕的将士们,依然排列着整齐的方队,在等候出发的命令。田穰苴看着将要落下去的太阳说:“两个时辰过去了,有劳副将亲自到庄府去一趟,务必当面告诉监军大人,出征将士已经恭候他多时了。”

  副将来到庄府,只见里面一帮人已经喝得七倒八歪,乱作一团。庄贾见副将进来,摇晃着身子指责道:“大胆!你为何擅自闯进?”副将禀报庄贾,说是奉田穰苴之命前来请大人去军营监军。庄贾不耐烦地说:“你先回去告诉他,就说我马上就到。”

  忽有快马来报,又有一城失守。田穰苴听后,眉头紧锁,准备亲自到庄府去请庄贾。正在这时,庄贾从马车上下来,晃晃悠悠进了军营大门。田穰苴疾步上前,指责庄贾为何不按约定的时间来军营。庄贾却像没有什么事似的,笑嘻嘻地说:“几个朋友送行,陪他们喝了点酒,因而来迟。”

  田穰苴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气,严肃地说道:“监军大人,你可知道,将领在接受命令的那一天,就应该忘掉自己的家庭;到了军队宣布纪律的时候,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父母;拿起鼓槌击鼓作战的时刻,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生命。现在敌军已深入我齐国境内,国家危在旦夕,百姓生灵涂炭,大王也寝食难安。就这几个时辰,我们又丢了一座城池。在这种时候,你作为监军,还说什么送行。”

  说到这里,田穰苴叫来军法官问道:“按照军法,将领不按指定时间到军营的,该如何处置?”

  军法官回答说:“应当斩首。”

  庄贾忙派人骑快马去报告齐景公,向齐景公求助。但是,还没等派去的人回来,田穰苴已下令把庄贾斩了,并告示三军。三军的将士都吓得发抖。

  又过了好一会儿,齐景公派的使者拿着符节前来赦免庄贾,鞭马急跑来到军营。田穰苴说:“将帅在军队里,对于君王的命令是可以不接受的。”接着又问军法官:“有人在军营中鞭马急跑,该如何处置?”

  军法官回答:“按律应当斩首。”使者吓坏了。田穰苴说道:“君王的使者是不可以处死的。”于是就斩了使者的随从,砍断了车厢左边的一根木头,并告示三军。然后让使者回去汇报,军队开始出发。

征战凯旋

  将士们看到田穰苴说话算数,治军有方,有法必依,铁面无私,个个精神振奋、斗志昂扬。晋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,不等交战,就吓得慌忙退走了。燕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,连忙从黄河南岸退到了黄河北岸。齐军乘胜追击,收复了所有的失地。

  齐军凯旋时,齐景公和文武百官都到郊外迎接,按照礼节慰劳全体将士。齐景公不但没有为杀庄贾的事怪罪田穰苴,而且还拜他为大司马,让他执掌齐国的军政大权。

  治军贵在严,领军须有威;治军不严,将领无威,军队就不可能有战斗力,而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。从严治军就是要以法治军,树立军法军纪的权威。将领就是要通过严格执法执纪来树立威严,严格执法执纪也是一种守信。司马穰苴从严治军、以法治军,杀了不守约定、违反军法军纪的监军庄贾,既树立了自己的威信,也教育了将士,从而增强了齐军的战斗力,击退了敌军,收复了失地 。

抑郁以终

  田氏家族的势力在齐国日益发展,引起大夫(古代官名)鲍氏、国氏、高氏的不满。

  一天,齐景公在宫中饮酒取乐,一直喝到晚上,意犹未尽,便带着随从来到相国晏婴的宅第,要与晏婴夜饮一番,被晏婴规劝拒绝了。

  离开晏婴的府第,齐景公又想起了田穰苴。于是,君臣一行又来到田穰苴的家中。

  田穰苴听说齐景公深夜造访,忙穿上戎装,持戟迎接出门,急问:“是有诸侯发兵了?还是有大臣反叛了?”

  齐景公笑着说:“没有。”

  田穰苴又问:“那您为什么深夜来我家?”

  齐景公说:“想到将军军务劳苦,想和将军共饮。”

  田穰苴回答说:“陪国君饮酒享乐,君王身边本就有这样的人,这不是大臣的职份,臣不敢从命。”

  齐景公于是去了大夫梁丘的家里喝酒。次日,晏婴与田穰苴都上朝进谏,劝齐景公不应该深夜到臣子家饮酒。于是,鲍氏、高氏、国氏三大家族纷纷向齐景公进谗言,欲驱逐田穰苴以削弱田氏势力。

  齐景公便采纳了鲍氏、高氏、国氏的意见,将田穰苴辞退了。田穰苴被贬后,心情忧郁,不久病故。

墓地

  田穰苴死后葬于临淄城郊,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尹家村南,墓高10米,南北25米,东西38米,保存完好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戚

    甯戚,春秋卫惠公(公元前686年-前669年在位)时人,姬姓,甯氏,名戚,是现代甯姓始祖,春秋莱棠邑(今青岛平度)人,卫国(今河南境内)人,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。齐桓公二十八年(前685)拜为大夫。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,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。甯戚出生于卫国乡下的贫困家庭,后来齐国齐桓公的大臣,与管仲、隰朋、宾胥无、鲍叔五人皆为齐桓公功臣,在齐桓公称霸中起到重要作用。

  • 李吉甫

    李吉甫(758年-814年),字弘宪,唐代政治家、地理学家,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)人,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。李吉甫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,早年以门荫入仕,历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、太常博士、屯田员外郎、明州长史、忠州刺史、柳州刺史、考功郎中、中书舍人等职。元和年间,李吉甫两次被拜为宰相,期间一度出掌淮南藩镇,爵封赵国公。他策划讨平西川、镇海,削弱藩镇势力,还裁汰冗官、巩固边防,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。元和九年(814年),李吉甫去世,追赠司空,谥号忠懿。

  • 刘埙

    刘埙(壎xūn1240-1319)字起潜,号水云村。学者称水村先生。江西南丰人。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。宋末元初学者、诗人、评论家。

  • 周良臣

    周良臣,宣州(今安徽宣城)人。孝宗乾道二年(一一六六),有向叶颙侄行贿得官事(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七八之五一)。

  • 孙仲章

    孙仲章[约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](一作姓李,一作字仲辛)名不详,其籍贯,有二说:一为本贯高陵〔今属陕西省〕安家于德安〔今属江西省〕;二为大都人〔今北京〕。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。好文上,善作曲。做杂剧三种,其中《卓文君白头吟》《金章宗端遗留文书》两种失传,仅存《河南府张仃勘头巾》一种传世。《白头吟》喧满呜珂巷。咏诗文胜汉唐,词林老笔轩昂。江湖量,锦绣肠,也有无常。”明.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为“如秋风铁笛”。陆登善所作勘头巾,元曲选亦题仲章作。

  • 丘浚

    丘浚(1418~1495)明代著名政治家、理学家、史学家、经济学家和文学家,海南四大才子之一。字仲深,号深庵、玉峰、别号海山老人,琼州琼台(今属海南)人。景泰五年进士,历官经筵讲官、侍讲、侍讲学士、翰林学士、国子临祭酒、礼部侍郎、尚书、纂修《宪宗实录》总裁官、文渊阁大学士、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。丘浚学问渊博,熟悉当代掌故,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,研究领域涉政治、经济、文学、医学等,著述甚丰,同海瑞合称为“海南双壁”。

  • 袁忠彻

    (1376—1458)明浙江宁波人,字静思,一作号静思。袁珙子。幼承父术,精相法。永乐初,召授鸿胪寺序班,累进尚宝司少卿。正统中坐事下吏,令致仕。有《人相大成》、《凤池吟稿》、《符台外集》。

  • 陈沆

    陈沆(hàng)(1785~1826)著名诗人,文学家,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,被魏源称为“一代文宗”。原名学濂,字太初,号秋舫,室名简学斋,白石山馆。蕲水(今湖北浠水县)人。陈沆于嘉庆十八年(1813)中举,二十四年(1819)中进士一甲一名,其策论文章,气势雄浑,论述精辟,笔力奇健,授翰林院修撰,清道光二年(1822),任广东省大主考(学政),次年,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。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。陈沆卒年,《清史列传》记为道光六年(1826)。周锡恩撰《陈修撰沆传》则言年四十一,当为道光五年(1825)。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。

  • 施琼芳

    施琼芳(1815—1868年)一名龙文,字见田,一字星阶,号珠垣,晋江西岑人,早年徙居台湾。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进士,任江苏知县,升任六部主事。请求养亲回乡,在台湾海东书院授徒,与诗友结社吟哦。著有《石兰山馆遗稿》等诗文集多种。

  • 郑挺

    郑挺,字不群,秀水人。有《秦涛居士诗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