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诗词古文>刘细君生平

刘细君生平介绍

刘细君(公元前140-前87),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,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,史称其为“江都公主”。刘细君是一位美貌多才的女子,她能诗善文,并且精通音律,能诗能歌,善弹琵琶。>>查看刘细君的诗词古文

墓葬

  刘细君墓,坐落在新疆伊犁州昭苏县的乌孙山夏特大峡谷谷口。墓地距夏特古城约8公里,西接哈萨克斯坦,北扼奔腾不息的夏特河,南依巍峨挺拔的汗腾格里峰,东临乌孙山。墓高近10米,底部长近40米,是乌孙草原中规模最大的古墓之一。距墓约五六百米处塑有刘细君的立像。

生平

幸免于难

  刘细君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,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易王刘非,父亲是江都王刘建,史称其为“江都公主”。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,元狩二年(前121年),企图谋反未成后自杀,刘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首。当时,刘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。

和亲乌孙

  当时乌孙国分为三部分,都归乌孙国王猎骄靡节制。张骞将汉朝赐给猎骄靡的礼物送交后,对猎骄靡说:“乌孙如能东归故地,汉朝就遣送公主作为昆莫的夫人,两国结为兄弟之国,一同抗拒匈奴,匈奴一定能打败。”但是乌孙远离汉朝,不知汉朝大小,乌孙自己靠近匈奴,服从匈奴已日久,大臣们都不愿东迁。猎骄靡年老,国家分裂,权力不能集中。元封三年(前108年),猎骄靡派使者送张骞回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同时献马数十匹作为报谢。使者见汉朝人口众多,物产丰富,归国后,乌孙越来越尊重汉朝。
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往来,很是生气,要进攻乌孙。汉朝使者经乌孙之南到大宛、月氏的,不绝于路。乌孙很惶恐,就派使者献马给汉朝,并愿娶汉朝公主,两国结为兄弟。汉武帝问群臣的意见,朝议同意。决定必须先纳聘礼,然后遣送公主。乌孙以一千匹马作为聘礼。元封六年(前105年),汉武帝派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给猎骄靡,汉武帝赐给车马和皇室用的器物,还为她配备官吏、宦官、宫女、役者数百人,赠送礼品极为丰盛。猎骄靡以刘细君为右夫人。匈奴也派女子嫁给猎骄靡,猎骄靡以匈奴女为左夫人。
悲伤作歌

  刘细君到乌孙后,自己建造宫室居住,在一年中几次与猎骄靡聚会,喝酒吃饭,还用财物、丝织品等赏给猎骄靡左右的贵人。猎骄靡年老,语言不通,刘细君很是悲伤,自己作歌说:“吾家嫁我兮天一方,远托异国兮乌王延。穹庐为室兮旃为墙,以肉为食兮酪为浆。居常土思兮心内伤,愿为黄鹄兮归故乡。”汉武帝听说后很怜悯她,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、锦绣等物。

再嫁去世

  猎骄靡年老,想使孙子军须靡娶刘细君。刘细君不同意,上书给汉武帝说明此事,汉武帝回信说:“随从乌孙国风俗,汉朝想要与乌孙联合消灭匈奴。”军须靡就娶了刘细君。猎骄靡去世,军须靡代立为王。刘细君与军须靡生有一女,名叫少夫。太初四年(前101年),只在乌孙生活五年的刘细君去世。刘细君死后,汉朝又派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。

人物评价

  刘细君知识渊博,多才多艺,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赢得乌孙国上下的敬重。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到乌孙国,她的付出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,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。

家庭成员

父祖

  曾祖父:汉景帝刘启。

  祖父:江都易王刘非。

  父亲:江都王刘建。

丈夫

  第一任:猎骄靡。

  第二任:军须靡,猎骄靡之孙。

女儿

  少夫,与军须靡所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李康

    李康(生卒年不详),字萧远,三国魏中山(今河北定县)人。性耿介,不合流俗。曾作《游山九吟》(今佚),魏明帝十分欣赏,起用为寻阳长,后封陧阳侯。原有集二卷,已佚。今存《运命论》,载《文选》。文中竭力宣扬天命论,但文笔流丽,其中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;行高于众,人必非之”等句,颇著名。事见《文选》李善注引《集林》。

  • 赵璩

    赵璩(1130年―1188年),字润夫,初名赵伯玖,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,秉义郎赵子彦的儿子。宋高宗绍兴六年(1136年),年七岁,被选入宫,由吴皇后抚养,赐名璩,除和州防御使。后改保大军节度使,封崇国公。绍兴十五年(1145年),加检校少保,进封恩平郡王,出就外第。绍兴二十二年,加恩称皇侄,迁开府仪同三司,判大宗正事,置司绍兴府。宋孝宗即位后,授少保,改静江军节度使。累章乞闲,改醴泉观使。淳熙十五年(1188年)去世,享年五十九岁,追封为信王。

  • 陈人杰

    陈人杰(1218-1243),一作陈经国,字刚父,号龟峰,长乐(今福建福州)南宋词人,同时也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的词人,享年仅26岁。他现存词作31首,全用《沁园春》调,这是两宋词史上罕见的用调方式。

  • 李行甫

    李行甫,名潜夫,字行道,一作行甫,绛州(今山西新绛县东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约元世祖至元前后在世。在《录鬼簿》里,他被列于“前辈已死名公才人”中,为元杂剧前期作家。贾仲明挽词云:“绛州高隐李公潜,养素读书门镇掩。青山绿水白云占,净红尘,无半点。纤小书楼插牙签,研架珠露《周易》点,恬淡虀盐。”从中可知他一生大概没做过什么官,乃是一个“净红尖,无半点”的绛州“高隐”。隐居于乡间,终日闭门读书,寄情于山水间,过着恬淡悠然的隐士生活。

  • 左国玑

    河南开封人,字舜齐。能书,善诗赋,名动一时。而年近四十,始中举。有《一元集》。

  • 俞樾

    俞樾(1821-1907),字荫甫,自号曲园居士,浙江德清人。清末著名学者、文学家、经学家、古文字学家、书法家。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,章太炎、吴昌硕、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。清道光三十年(1850年)进士,曾任翰林院编修。后受咸丰皇帝赏识,放任河南学政,被御史曹登庸劾奏“试题割裂经义”,因而罢官。遂移居苏州,潜心学术达40余载。治学以经学为主,旁及诸子学、史学、训诂学,乃至戏曲、诗词、小说、书法等,可谓博大精深。海内及日本、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,尊之为朴学大师。

  • 阎尔梅

    阎尔梅(1603—1679)明末诗文家,字用卿,号古古,因生而耳长大,白过于面,又号白耷山人、蹈东和尚,汉族,江苏沛县人。明崇祯三年举人,为复社巨子。甲申、乙酉间,为史可法画策,史不能用。乃散财结客,奔走国事。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。诗有奇气,声调沉雄。有《白耷山人集》。阎尔梅逝后,子孙私上谥号''文节''。其身为日月堂八世。

  • 周钟瑄

    周钟瑄,字宣子,贵筑人。康熙丙子举人,由知县历官荆州知府。有《歇云斋》、《松亭》诸集。

  • 周映清

    周映清,字皖湄,归安人。同县乾隆甲戌进士、湖南布政使叶佩荪室。有《梅笑集》。

  • 周劼

    周劼,字献臣,彭泽人。道光乙巳进士,官息县知县。有《瓶城山馆诗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