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诗词古文>祖咏生平

祖咏生平介绍

祖咏(699~746),字、号均不详,唐代诗人,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少有文名,擅长诗歌创作。与王维友善。王维在济州赠诗云:"结交二十载,不得一日展。贫病子既深,契阔余不浅。"(《赠祖三咏》)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。开元十二年(724),进士及第,长期未授官。后入仕,又遭迁谪,仕途落拓,后归隐汝水一带。>>查看祖咏的诗词古文

介绍

  祖咏(699-746?),洛阳(今属河南)人,开元十二年(724)进士。后移居汝水以北别业,渔椎终老。曾因张说推荐,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。诗多状景咏物,宣扬隐逸生活。其诗讲求对仗,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,其与王维友善,盖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或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故也。代表作有《终南望余雪》、《望蓟门》、《七夕》、《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》、《陆浑水亭》、《家园夜坐寄郭微》、《送丘为下第》、《古意二首》等,其中以《终南望余雪》和《望蓟门》两首诗为最著名。《望蓟门》诗描写沙场塞色,写得波澜壮阔,令人震动,其中“万里寒光生积雪,三边曙色动危旌”为有名的佳句。

  祖咏经历与常建相似,存诗数量也比较接近。他的山水诗具有语言简洁、合蕴深厚的特点。他的诗以赠答酬和、羁旅行役、山水田园之作为主,一般都写得工稳妥贴,但却缺乏较深刻的思想和较鲜明的艺术特色。从大致的倾向上看,他的一些诗已经接近“大历十才子”的诗风。

轶事

  跟大诗人王维关系极其密切的洛阳诗人祖咏,尽管在写作诗文时不怎么喜爱长篇大论,但他却经常为获得一句好诗而终日冥思苦想,所以他写出来的诗作往往也受到了人们的称赞。著名唐诗选本《唐诗三百首·五绝》卷便选有他的诗作《望终南余雪》,当然,若严格按照近体诗要求的话,其实说它是“五古”,似更为妥当些。①

  说起此诗的创作过程,诗人祖咏却有着一番颇不寻常的经历。那年冬天,祖咏到了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。按照考试的惯例,举子们无疑要写上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诗,这才算合式。而这次应试的题目叫《望终南余雪》;终南山,亦即横亘陕西等省的一座著名山脉。望着它上面的余雪,不用说,它使人想像的余地当然就大了。因为距离京城如此之近的地方,有些人望着积雪将产生高兴的心情,而有的人则感到自己还受到饥饿的交攻而痛苦不堪。当然,也有些人将由此感到广大人民的生活深受煎熬,不由得感慨万千而顿生同情之心……

  考场里一片静寂,连根针掉落地上的声音也都能听得一清二楚。而原本生性苦吟的祖咏此时此刻就坐在还算是暖和的考场里,两眼眺望终南山北那绵延着的仍还没有全部融化的余雪;俗谚所说“下雪不冷消雪冷”呀,这顿然使他联想到不但是我这个外来人感到一种身心的寒冷,而且更多的百姓由于贫寒交迫,不就尤其感到身心的寒冷了吗?想到这一层,他刹那间便把诗作一气呵成了;接着,他就站起来对主考官说:“试官大人,我现在可以出场了吗?”那位正在沉思该次将会录取上什么举子的试官大人,却连头也都没抬地闷声说:“这么快就考好啦?那你把考卷拿来我看!”

  听到此话的祖咏遂把他的考卷恭恭敬地呈献给这考官大人:

  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
  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②

  这主考官粗粗扫视了试卷一眼,当下便不由惊讶起来:“噫,你怎么才写四句就不写了?要知道,按照规定你得写上六韵十二句的呀!”祖咏向他深深地施了一礼,然后严肃而斩截地说:“大人所言不差!但小生觉得拙作已经把题目中的意义写完了,便没有必要再去画蛇添足地硬要凑着了,所以小生就此交卷!”主考官听了,再次端详着祖咏的诗作,细细吟味之下,感到祖咏这诗果然含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襟怀,这是极为难得的诗人所应具备的素质,遂不由含笑地点了点头。

  清代大诗人王士稹把他这首咏雪诗,跟东晋大诗人陶渊明“倾耳无希声,在目皓已洁”以及唐代大诗人王维“洒空深巷静,积素广庭闲”相提并论,以为它们都是咏雪的“最佳”之作;事实上,从诗作的深度和对人民的关切度来说,还得算祖咏这诗出类拔萃。因为大凡文学作品,当然是极其讲求立意高低和韵味悠长而定其品质高下的。

  所以,玄宗开元十二年(724年),他果然考取了被人们所羡慕着的进士。祖咏这敢于冒险打破常规而又被主考官破格录取的事情,端的都是极为难得之事!但他的仕途生涯却并不怎么顺利,后来甚至到了以捕鱼砍柴为生的地步,这真是他乃至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的无限悲哀了。所以,好友王维就在赠送祖咏诗中有句悲叹道:

  结交三十载,不得一日展。
  贫病子既深,契阔余不浅!③

  按:① 因“浮云端”三字为“三平”,而“三平”则属古体诗最为明显的标志,故此诗不应是近体诗“五绝”;但普通选本皆如此对待,姑从之。至于“霁”失律,则有“增”来隔句拗救,故仍合律而非“失律”也。② 此据《直斋书录解题》、《河岳英灵集》及《唐诗纪事》等。③ 展,有作“废”者,误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马穰苴

    司马穰苴一般指田穰苴。田穰苴(生卒不详),又称司马穰苴,春秋末期齐国人,是田完(陈完)的后代,齐田氏家族的支庶。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,曾率齐军击退晋、燕入侵之军,因功被封为大司马,子孙后世称司马氏。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,田穰苴被罢黜,未几抑郁发病而死。由于年代久远,其事迹流传不多,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。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,被称为武庙十哲。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,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。

  • 荀雍

    南朝宋颍川人,字道雍。官员外散骑郎。与谢惠连、何长瑜、羊璿之四人常随谢灵运以文章赏会,共为山泽之游。时人称之谓“四友”。

  • 罗爱爱

    生卒年不详。隋代人。生平亦未详。有《闺思诗》传世。

  • 李昂2

    唐文宗李昂(809年11月20日―840年2月10日),原名李涵,唐朝第十四位皇帝(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,826年―840年在位),唐穆宗李恒第二子、唐敬宗李湛之弟,母为贞献皇后萧氏。宝历二年(826年)十二月登基,年仅十八岁。李昂在位十四年,执政期间政治黑暗,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,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,李昂本人也形同傀儡,最后抑郁而死,享年三十二岁。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,庙号文宗,葬于章陵。

  • 谢邈

    谢邈,字茂度,(368-399),东晋陈郡阳夏人。谢安侄孙。性刚硬,颇有理识,累迁侍中、吴兴太守。孙恩起兵。攻占吴兴等八郡,谢邈被杀。

  • 崔敦诗

    崔敦诗(1139—1182),南宋名臣、文学家。字大雅,通州静海(今江苏南通)人,崔敦礼弟。南渡后居溧阳。少有文名。绍兴年间进士。孝宗朝历任翰林权直、崇政殿说书、中书舍人等。博览群书,文词敏赡,曾受命更定吕祖谦《文鉴》所选奏议。著有《玉堂类稿》、《西垣类稿》等。

  • 周是修

    (1354—1402)明江西泰和人,名德,以字行。少孤力学,洪武末举明经,为霍丘县学训导,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,留京师,预翰林纂修。好荐士,屡陈国家大计。燕兵入京城,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。尝辑古今忠节事为《观感录》。

  • 钟吕

    钟吕,顺德人。明代宗景泰贡生,官泸州同知。清温汝能《粤东诗海》卷一五有传。

  • 阎尔梅

    阎尔梅(1603—1679)明末诗文家,字用卿,号古古,因生而耳长大,白过于面,又号白耷山人、蹈东和尚,汉族,江苏沛县人。明崇祯三年举人,为复社巨子。甲申、乙酉间,为史可法画策,史不能用。乃散财结客,奔走国事。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。诗有奇气,声调沉雄。有《白耷山人集》。阎尔梅逝后,子孙私上谥号''文节''。其身为日月堂八世。

  • 周良翰

    周良翰,字定安,号玉山。陕西蓝田县城周家巷人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)中举,十六年(1659)进士。由于他治密政声远闻,内议迁升,时遇继母丧,丁忧归里。服满考选内阁中书未仕。居乡20余年,每日教诸生读书,治学严谨,受业者多有登科。曾纂修县志,邑人皆称先生而不呼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