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诗词古文>薛珏生平

薛珏生平介绍

薛珏,字温如,唐河中府宝鼎县人(今万荣县荣河镇一带),薛珏出身于官宦世家,祖父薛宝胤,担任过邠州刺史;父亲薛纮,担任过蒲州刺史。朝廷因为他祖辈的功绩,就赏给薛珏一个出身,不必通过科举就能做官。他青年时代,先后担任过懿德太子庙令、乾陵台令、太子中允、渭南尉、昭德县令等官职,在朝廷的考察中,经常名列第一。不仅工作能力强,而且清正廉明,深得朝廷赏识和百姓爱戴。任昭德县令时,百姓还准备给他立碑纪念,薛珏坚决地推辞了。后来,朝廷委任他为楚州刺史,兼该州的营田使。>>查看薛珏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薛珏,字温如,唐河中宝鼎(治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鼎)人,生卒年不详。

  他的祖父薛宝胤为唐邠州刺史,父薛纮为唐蒲州刺史,约在唐玄宗开元年后期,他以门荫入仕,初授职为懿德太子(名重润,唐中宗长子,其出生后不久即被立为皇太孙,武则天称帝时杖杀。)庙令,后不断迁升至乾陵台令。又为太子中允(太子东宫属官,职相当于门下侍郎),兼渭南县尉。唐朝有考察官吏政绪的制度,薛珏在渭南的考课为一等。同时,他还以廉洁清白闻名于世。

  渭南任后,薛珏迁昭德县令。他在昭德时也颇有政绩,深受吏民爱戴。当时县里百姓曾请求为他立碑颂德,但他—再推辞不让这样做。

  昭德任后,薛珏迁转楚州(治今江苏准安县,唐属淮南道)刺史,兼本州营田使。薛珏到任后,积极进行整顿,并裁减冗员,节省开支,从而增加了田租收入,减轻了人民负担。

  唐安史之乱后,地方观察使(或节度使)擅权,往往节制数州,称霸一方。薛珏在楚州改革弊政,不仅损害了某些官吏的利益,同时也损害了当地观察使的利益。这样,观察使捏造罪名,上奏朝廷,陷害薛珏。因此,薛珏被迁转为硖州(治今湖北宜昌市,唐属山南道)刺史。唐安史乱后,江淮富庶,山南贫穷,地方官俸禄受这种地区差别的影响很大。薛珏由楚州迁硖州在当时是一种惩罚。硖州任满后,薛珏迁任陈州刺史。陈州治在今河南淮阳县,地处中原,土地宽平,豪强地主很多。薛珏在此严于法令,办事公正,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横行,使普通百姓得以喘息,客观上有利于安业乱后这一地区经济的恢复。

  唐德宗即位后,在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,特命使臣前往各地考察官吏的政绩,以定升贬。当时前往淮南考察的李承认为薛珏在楚州任时,为政简约,不烦扰百姓;前往山南考察的赵赞认为薛珏在劝州任时,为政清廉,前往河南的卢翰认为薛珏在陈州任时,为政严肃。他们都把自己的看法写成章疏,上奏唐德宗。唐德宗看后特加授薛珏为中散大夫,并赐金紫(黄金和高级官吏的服饰)。从此,薛珏以治名闻世。宣武军(治今河南开封)节度使刘玄佐还特奏请唐德宗加授薛珏为御史大夫,及汴宋(即宣武军)都统行军司马。不久,薛珏任汴州刺史,再迁任河南尹,之后入朝为司农卿。

  薛珏任司农卿时,唐德宗曾令他和一些官员对各地推荐来可任刺史、县令的100人进行考察,但考察的结果,只十有一、二回答得较为满意。主持考察的宰相觉得合格的人太少,想再加试诗赋和时政策论。薛珏认为:“求良吏不可兼贵以文学,宜以圣君爱人之本为心。”坚决主张不再加试其它,宰相见他说得有理,就根据他的意见,按原考察的成绩好坏,依次授与被考查的人实职。这样做以后,他们中称职的很多。

  唐德宗贞元五年(789年),薛珏被拜封为京兆尹。—次,司农寺供皇室用物30车,但不足宫廷亨用,有关官吏奏请唐德宗在京城市上购买来补充。薛珏接到唐德宗要进行宫市的旨意后,拒不执行,并令市场所在地的万年县县令韦彤禁止市上的一切买卖。薛珏的作法,虽然抵制了宫市,但市场贸物不流通,也使京城人民的生活受到影响。薛珏、韦彤抗旨,受到了处罚。过了一段时间,唐德宗觉得宫市可能存在一些问题,对薛珏、韦彤处理不当,就向侍臣了解情况。侍臣们摸不准唐德宗的心理,有所顾忌,避而不答。不过,唐德宗还是赦免了薛珏和韦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薛综

    (?—243)三国吴沛郡竹邑人,字敬文。士燮召为五官中郎将,除合浦、交趾太守。从吕岱南征,还为守谒者仆射。建昌侯孙虑辟为长史。外掌众事,内授书籍。累迁尚书仆射,太子少傅。曾注张衡《二京赋》,并撰有《私载》、《五宗图述》。

  • 乐昌公主

    南朝陈后主妹。貌美而艳,嫁太子舍人徐德言。时陈将亡,德言计国破公主必被虏入权豪家,乃破一镜各执其半,约他日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,冀可复聚。陈亡,公主为杨素所得。后德言至京师,如期遇苍头卖半镜者,德言出半镜合之,且题曰:镜与人俱去,镜归人未归。无复嫦娥影,空留明月辉。公主得诗,悲感欲绝。杨素知之,乃召德言以公主归之,使终老。

  • 王观

    王观(1035--1100),字通叟,生于如皋(今江苏如皋),北宋著名词人。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,他得中科举及第。宋仁宗嘉佑二年(1057年),考中进士。其后,历任大理寺丞、江都知县等职,在任时作《扬州赋》,宋神宗阅后大喜,大加褒赏;又撰《扬州芍药谱》一卷,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。

  • 许棐

    许棐fěi(?~1249)字忱夫,一字枕父,号梅屋。海盐人(今属浙江)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。嘉熙中(公元1239年左右)隐于秦溪,筑小庄于溪北,植梅于屋之四檐,号曰梅屋。四壁储书数千卷,中悬白居易、苏轼二像事之。

  • 顾德辉

    顾德辉(1310~1369)一名瑛,又名阿瑛,字仲英,号金粟道人,江苏昆山人。家富,轻财善结纳宾客,豪宕自喜,年30始折节读书,购古书名画、彝鼎秘玩,筑别业于茜泾西,曰玉山佳处,与客赋诗其中。四方文学士皆至其家。为逃避张士诚授官,隐居嘉兴合溪,子元臣为元官,故封钱塘县男,母丧归绰溪。再逃避士诚授官,断发庐墓,号金粟道人。后徙濠梁,卒。《语林》云:“顾仲瑛风流文雅著称东南,才情妙丽。”著有《玉山草堂集》。

  • 曾棨

    曾棨(1372-1432) 字子棨,号西墅,江西永丰人。明永乐二年状元,人称“江西才子”。其为人如泉涌,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。曾出任《永乐大典》编纂。曾棨工书法,草书雄放,有晋人风度。

  • 赵鹤随

    赵鹤随,字再鸣。南海人。明世宗嘉靖四年(一五二五)举人。任南京户部司务。事见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三。

  • 朱文治

    (1760—1845)浙江馀姚人,字诗南,号少仙。乾隆五十三年举人,官海宁学正。善以篆法画兰竹,与海盐张芑堂以飞白法画兰齐名。有《绕竹山房诗稿》。

  • 赵企

    赵企字循道,南陵(今属安徽)人。宋神宗时进士,仕至礼部员外郎。大观年间,为绩溪令。宣和初,通判台州。仕至礼部员外郎。事迹散见于《宋诗纪事》卷三八、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》卷二。企“以长短句词得名,所为诗亦工,恨不多见”

  • 侯寘

    宋东武人,字彦周。晁谦之甥。曾为耒阳令。高宗绍兴中以直学士知建康。有《懒窟词》,风格婉约,一时推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