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又名捏破涎涡儿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二:脾之液为涎,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,故流出渍于颐上。”治宜温中健脾。用益黄散、理中丸。
见《中级医刊》(5):57,1959.即芭蕉油,详该条。
见脉诀刊误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球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精通医术,善治疮痈等外科病。常热心为人治病,不计报酬。
又名阴瘅。指无热恶寒,小便自利,一身面目色黄而不鲜的黄疸。《医钞类编》卷九:“阴疸,无热恶寒,小便自利,脉迟而微。误开鬼门则肌肤冷鞭,自汗不止;误洁净府则膀胱不约,小便如奔。”《医门法律·黄瘅门》:“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出《丹溪心法》。即瓦楞子,详该条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,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火廓。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入地金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