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地榆之别名,详该条。
推拿穴位。出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。位于第一掌骨背面。《厘正按摩要术·立法·掐法》:“甘载在掌背,合谷后。”《小儿推拿广意·阴掌九穴疗病诀》:“掐之能拯危症。”
【介绍】:见饶鹏条。
病名。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舌上生恶肉,渐肿不痛,名舌瘤。”治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。参见舌疳条。
化痰法之一。适宜于风、痰相兼的病理。常见有:①风邪外束,肺气不利,以致气壅痰升。出现头目昏痛,咳嗽多痰,脉浮缓等症。治宜祛风化痰止嗽。②内风(肝风)挟痰,由于湿浊不化,凝而为痰;或火热内炽,炼液为痰。
儿科著作。①清·任赞撰。2卷。刊于1789年。上卷论儿科诸病诊法及证治;下卷治疗方剂,系作者选辑前人儿科论著并附个人心得写成。②恽铁樵撰。8卷。本书主要介绍种痘和痧疹、惊风二病的病因和治法。作者用通俗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指小儿脾胃虚弱的慢性腹泻。因小儿脾胃嫩弱,乳食所伤,脾阳不足,不能温化水谷,水谷滞留,而成泄泻。症见食后作泻,腹胀便溏,水谷不化,面黄形瘦,神疲倦怠。治宜健脾
病名。俗名产后水谷利。素体脾胃虚弱,复因产后劳倦伤脾,转输失职所致。症见泄泻完谷不化。治宜温阳健脾祛瘀。方用生化汤加益智仁、砂仁、豆蔻、木香、柴胡、升麻、陈皮、党参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由毒留胃腑所致。初起遍体生疮如疥癣,瘙痒难忍,日久手足顽痹不仁。相当于结核型麻风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方。桑根白皮、栀子、黄芩、炙甘草、羌活、防风、当归、诃子(煨,去核)、胡黄连各一分,地骨皮、人参、茯苓、柴胡各半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腹食前服。治鼻衄久不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