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为鼠妇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食疗本草》。即竹茹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精液随小便而出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:“肾藏精,其气通于阴,劳伤肾虚,不能藏于精,故因小便而精液出也。”治宜益肾固精。用枸杞子散、金锁子丸、菟丝子丸、聚精丸等方。若小便多而溺后精出,宜
即门牙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孙一奎条。
古病名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又称注病。疰有转注和留住的意思,指一些具有传染性和病程迁延的疾病。《金匮翼·诸疰》:“疰者,住也。邪气停住而为病也。皆因精气不足,邪气乘之,伏于筋脉,流传藏府,深入骨髓
出《难经·三十五难》。即胆。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,故名。
出《素女经》。指女性外生殖器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两胁间有块如石,按之则痛的证候。多由病者营卫俱虚,外感风寒,内伤乳食,停滞既久,以致肝脾气滞血瘀而成。其症可伴有面黄肌瘦,肚硬而胀,肝脾肿大,触痛明显等。治宜利气活血,
见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。即痘痂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