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1870~1962【介绍】:现代医家。北京人,早年读文史,前清时拔贡,博读经史及医书,擅长于治疗虚劳杂病。治病主张四诊合参,医药并重,推崇《伤寒论》,重视七情内因的致病因素。曾在建国前创办北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①为冰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为野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水团花之别名。②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阿利藤之别名。③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透骨香之别名。④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。⑤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零陵香之别名。⑥见《陕西
《审视瑶函》卷三方。黄芩(酒洗)七钱,僵蚕、陈皮(盐煮,去白)、天麻(酒洗)、桔梗各五钱,煅青礞石、白芷各二钱,薄荷三钱,大黄(酒蒸)二两,半夏(牙皂、姜汁煮)一两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绿豆大,每服二钱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四方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模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脐寒泻。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益母草,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鸡内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