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唐代民间医生。自采药物于泰山,为人治病多效。
郁证之一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三:“三焦郁,口干不食,栀子仁姜汁浸,炒黑研细,以人参、麦冬、乌梅煎汤服。”参见郁证条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证名。指腋下至胁部疼痛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详胠胁肋痛条。
民族药著作。贺廷超等编。载药224种。按彝医传统用药习惯分为肉、鱼蛇、虫、胆、骨、油、血、心肝肺肠、肾鞭胎卵、分泌物、皮毛、排泄物等12类。并介绍每种药在其它民族医的用药情况,主治、性味、功效等的异同
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方。鲜葱白一枚,豆豉二钱,薄荷四分,粳米三十粒。水煎服。治小儿伤寒初起,头痛身热,发冷无汗。
气功所称的体表部位,指两眉之间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:“神失守位,即神游上丹田。”后世作为气功意守的部位之一。参见丹田条。
出《颅囟经》卷上。即赤游丹。详该条。
见针方六集条。
眵之俗称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