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色痢

五色痢

病名。指痢下脓血呈现多种颜色者。有虚证实证之分。实证多因止涩太早,或下之未净,热毒留滞肠中所致,虚证多因痢症久延,脏气受损,脾肾两伤所致。亦有正虚邪恋,虚实夹杂者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七:“五色痢,古人皆谓肾病,以肾为藏精之室,所居之位,最下最深,深者既病,其浅而上者,安有不病之理?精室既伤,安能任蛰藏之令乎?仲景所谓五液注下,脐筑揪痛,命将难全者是也。……不知益火消阴,实脾堤水,兼分理其气,使失于气化之积,随之而下,未失气化之津,统之而安。”痢下五色病机各别。《痢证汇参》卷二:“痢有五色之辨,如下痢肠垢之属,无非气之所化也。但白者其来浅,浮近之脂膏也。赤者其来深,由脂膏而切肤结也。纯下赤者,多以血为热迫,故随溢随下,此则最深者也。若紫红紫白者,则离位稍久,其下不速,而色因一变。……大都纯血鲜红者,多热证,以火性速,逼迫而下也;紫红紫白者,少热证,以阴凝血败损而然也;纯白者,多寒证,脏寒薄滑而然也。又有黄黑二色,则色深而秽臭者为热证,亦有寒者;若浅黄色淡,不甚臭者,此即不化之类,皆寒证也;黑而脓厚大臭者,多火证;若青黑而腥薄者,此肝肾腐败之色也。”沈汉卿《温热经解》中以痢有五色,各有病源。痢色赤,或先白后赤,或赤多白少者,银楂芩连汤;痢色黄者,葛根芩连汤;痢色绿者,陈苓术芍甘连汤;痢色纯白,姜苓术草汤理中汤;脉沉迟者加附子,痢色纯黑如漆,银楂姜桂大黄汤。《时病论》卷三以初起者为实,日久者为虚,脉实有力者为实,脉虚无力者为虚。补虚以补火生土法,泻实以清痢荡积法。参痢疾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硼砂丹

   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硼砂(生研)、白矾(生研)各一钱,人爪甲(焙脆)、犀牛黄各一分。为细末,以烂白霜梅肉三钱,研糊分作四丸,每服一丸,噙化。治缠喉风,风热喉痹。

  • 痞根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医经小学》。位于腰部,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.5寸处(《医学入门》)。另说在“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”(《医宗金鉴》);“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,相去三寸半”(《中国针灸学》)。主治痞块。艾炷

  • 林褒世

    【介绍】:见林颐寿条。

  • 程心源

    【介绍】:见程式条。

  • 承扶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36。亦作扶承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肉郄、阴关、皮部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大腿的后面,臀下横纹中点处。布有股后皮神经,深层为坐骨神经;并有与坐骨神经并行的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腰、骶、臀

  • 心肾相交

    脏腑相关理论之一。心属火,藏神;肾属水,藏精。两脏互相作用,互相制约,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。肾中真阳上升,能温养心火;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;肾水又能益心阴而制心火,使不致过亢为害。这种关系,也称水

  • 相火

    出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。与君火相对而言。《格致余论》:“……君以位而言……守位禀命,因其动而可见,故谓之相”。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,以温养脏腑,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。一般认为肝、胆、肾、三焦均内寄相火,而

  • 任主胞胎

    出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王冰注。指任脉主女子的胞宫与胎孕。《类经·任冲督脉为病》:“任脉者,女子得之以养任也。”女子十四岁左右,任脉气通,冲脉血盛,则月经正常,婚后即能孕育。反之,任脉不足,则经、带、胎

  • 胎寒胃冷啼

    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。指婴儿面白唇青,时时啼叫的证候。由于母妊娠之时,寒温失理,取凉饮冷,冷气停滞,触入胞中,致婴儿出生之后,冷伏脾胃所致。治宜温中止痛。用理中汤。

  • 刘景厚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纯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