痰证之一。①即燥痰。《医宗必读·痰饮》:“在肺经者,名曰燥痰。又名气痰。”参见燥痰条。②指梅核气类病证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七情痰滞咽膈,多胸胁痞满,名曰气痰。”又“七情郁成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,形如
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白藓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广西通志》。为含羞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外科钤》卷六十四。即蜡矾丸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惟德条。
六种郁证的总称。见《丹溪心法·六郁》。指气郁、湿郁、痰郁、热郁、血郁、食郁。《医学正传·郁证》:“夫所谓六郁者,气、湿、热、痰、血、食六者是也。”详各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,官阶从七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瑞孙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鸡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王之翰《妇科胎产百病》。即妊娠咽痛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