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剂的古称。详酒剂条。
病名。多由痰火互结上攻所致。《脉因证治》:“耳接,耳边项上之块核。”治宜内服温胆汤加减。或外出以五倍子、白芷等分为末,蜜调敷。
病名。见康维恂《眼科菁华录》卷上。即风牵睑出,详该条。
即枕骨。又名后山骨。详后山骨条。
【介绍】:明初藏医学家。西藏达仓人。精通梵、藏文。亦精佛教哲学。著有《医疗发展史》、《医学通义》等。其著述对藏医界颇有影响。尤对脑、肠的生理功能论述颇深。如曰脑:“五官六神依其明,……故称其为脑。”曰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蜀(今四川)人。生平欠详,其医术传给沈应善。
检查肛肠病的一种工具。见清·高梅溪《外科图说》卷一。类似现代之窥肛器。
病证名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虚损证治》。又称遗精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增广灵验验方新编》上册:“吊阴痛不可忍,此症两条筋从阴吊起至乳上疼痛,身上发热,宜用川楝汤。”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号岳豁。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生平事迹未详。著有《疡科选粹》、《痘疹真诀》、《广嗣全诀》等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