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伏脉

伏脉

脉象之一种。脉来隐伏,重按推筋着骨始得,甚则伏而不见。《难经·十八难》:“伏者,脉行筋下也。”见于邪闭厥证、剧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苦猪菜

    见《江西中药》。为败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拔脓消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黄花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胎瘕

    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一。即脂瘕。详该条。

  • 吴小珊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条。

  • 太平圣惠方

    方书名。简称《圣惠方》。100卷。刊于992年。本书系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等人在广泛收集民间效方的基础上,吸取了北宋以前的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集体编写而成。卷1~2主论诊法及处方用药法;卷3~7分论五脏

  • 色部

    指脏腑及肢体分布于面部的色诊部位。分法很不一致。《灵枢·五色》以面部中央部位(自眉心至鼻端)分属五脏,六腑则分挟于两旁,其余头面、咽喉、四肢等各向上下内外依次排列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又以左颊配肝,右颊配

  • 鬼禄

    经外奇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悬命,见该条。

  • 梅师集验方

    见梅师方条。

  • ①病因六淫之一。为冬令主气。属阴邪,易伤阳气。寒气侵人,阻滞气血活动,成为痛证原因之一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痛者,寒气多也,有寒故痛也。”②八纲辨证之一。乃是病证的一种基本属性或类型,包括外寒、内寒等证

  • 鸡爪果

    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枳椇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