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外邪袭肺所致的气短不能相续。多因六淫之邪侵袭肌表,继则郁结于里,致气道受阻,呼吸不能接续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外感短气之症,身发寒热,呼吸不利,短息出入,似喘而不急促,此外邪壅滞之症也。”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一方。麻黄、桑白皮、苏子、杏仁、白果、黄芩、半夏、甘草、款冬花。水煎服。治哮喘。
胡须多而长。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:“通髯极须者,少阳多血。”
病名。《外科图说》卷三:“此证生于手阳明之间,初起如粟,渐长如赤豆,其痛不可忍,渐长大如杨梅之状,血不出,亦不生脓。毒从经络流于骨。有此疾者,宜当谨防。”
辨证过程中,必须把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所得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,才能确切地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、寒热虚实、标本缓急,正确地指导治疗。要防止片面夸大某一诊法的作用,以一诊代替四诊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妙济方》一卷,佚。
①指经穴。杨上善曰:“经俞者,谓经之穴也。”②指五输穴中的经穴和俞穴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“秋刺经俞。”马莳注:“经俞者,据下节井荥推之,则是各经之经穴俞穴也。”
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畸庵,又字青岩。原籍安徽含山,后徙居江苏武进。好读书,工吟咏,精于医术,治病有奇验,尤擅治外科疮疡、儿科痘疹和伤寒之学。崇尚医经、经方,对金元以后诸家学说多所指责。曾取其所藏医书史
【介绍】:参见孙一奎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著有《备急仙方》,未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