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在不同坐势下取穴或施术。又分仰靠位(针灸颜面及颈前部)、侧倚位(针灸一侧颜面及颞部)、托颐位(针灸头额部)、伏案位(针灸项背及后头部)、屈肘仰掌位(针灸上肢屈侧)、屈肘俯掌位(针灸上肢伸侧)、屈肘拱
法医学著作。5卷。宋·宋慈撰,清·王又槐增辑,阮其新补注。本书是《洗冤集录》增补注释本的一种,也是流行较广的一种传本。参见洗冤集录条。
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金疡。多因肺火亢盛及火邪瘀滞所致。症见白睛上生形如玉粒的小泡样颗粒,周围绕以赤丝。自觉眼部隐涩不爽,畏光流泪。类今之泡性结膜炎。治法:宜清泻肺火,方用桑白皮汤加减。若红
即宣肺。详该条。
即黑睛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:“肝木风轮乃青睛。”详黑睛条。
病证名。指小儿睡时惯常头部出汗,无其他症状者。详头汗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鸡屎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通报》5(1):27,1959。为连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科技情报(医药卫生)》1973;(3):44。为八月札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秫米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