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八。又名旋螺尖起外障、翳如螺盖、旋螺翳、螺盖翳、旋螺外障。一般由蟹睛结瘢而来。症见“乌珠高而绽起如螺”(《张氏医通》),色青白,或带黑色,影响视力,重者可致盲。类今之角膜葡萄肿。
见红炉点雪条。
《古今医鉴》卷四方。白术(土炒)二两,陈皮(去白)、枳实(麸炒)、黄柏(盐炒)各一两,黄连(姜炒)、黄芩(酒炒)、茯苓、炒神曲,山楂肉、香附(醋炒)各五钱,贝母(去心)八钱,炒麦芽、炙甘草各三钱,砂仁
即流涎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地柏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膝阳关,见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1卷,已佚。
开闭法之一。治疗中风牙关紧闭、昏迷不省的方法。如用开通关窍药(冰片、天南星等分为细末)擦臼齿龈上,使口噤自开;用通关散搐鼻取嚏,使其苏醒。
病名。六经病之一。多因邪传少阴,心肾阳气衰微,阴寒内盛所致。本病特征是脉微细,但欲寐,四肢逆冷,下利清谷,甚至汗出亡阳等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少阴之为病,脉微细,但欲寐也。”《注解伤寒论》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为萝芙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