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补十宣散

猜你喜欢

  • 刺灸法

    指各种针刺和灸治的方法而言。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五刺、九刺、十二刺及针刺和艾灸补泻方法的记载,后世又续有发展。刺灸法为针灸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,使用适当与否,对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影响,具体方法,参见有关

  • 潮湿虫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鼠妇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草蔻仁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草豆蔻,详该条。

  • 玄府

    又名元府。即汗孔。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,故名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通利……,玄府不通,卫气不得泄越,故外热。”

  • 膝阳关

    经穴名,代号GB3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原名阳关。《千金要方》名关阳。《针灸大全》名足阳关。近称膝阳关。别名寒府、阳陵、关陵,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膝外侧,阳陵泉穴上3寸,股骨外上髁之边缘处。另说在阳陵泉

  • 诊余集

    医案著作。清·余听鸿撰。刊于1918年。作者擅治内外科疾病,本书所载医案以内科为主,多为治愈之大症及疑难杂症,兼及平日搜集之师友间治案。辨证论治细致灵活,切于病情。对于某些病证如痿症、黄疸等,阐析其治

  • 少阳之阳

    出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少阳经之阳络。名枢持,详该条。

  • 痿漏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筋疽。见该条②。

  • 产后恶露腹痛

    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二十。即儿枕痛。详见该条。

  • 尤在泾

    【介绍】:见尤怡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