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光慈菇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七:“若脓从大便出者为直肠痈。”相当于盆腔脓肿等病。
病证名。见清·洪金鼎《一盘珠》卷八。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。
眼科病证。见清·顾锡《银海指南》卷二。眼生翳障,凡自下而向上发展,且生在黑珠外者,则名外推云。
义同外治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故曰上取下取,内取外取,以求其过。”说明治病的手段,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,或从上治,或从下治,或从内治,或从外治,以达到治愈的目的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棒棒木,详该条。
即表气不固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九。即髌骨脱位。详脚膝出臼条。
内脏或某一组织器官有病,可于相应的体表输穴上产生压痛或感觉异常,按诊或针灸这些压痛点,可以诊断和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,如肝、胆痛压肝俞、胆俞,牙痛压颊车等。此即《灵枢·经筋》所谓“以痛为输”的道理。
臀部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感于寒,则病人关节禁固,腰脽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