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澹寮方》。为谷芽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肛漏之一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此症生于肛门周围,时出腥水,不甚疼痛。治法:内服中九丸,外贴千搥纸,其腥水自止。”
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。详六律条。
指风和燥相结合,多感于秋燥时令。临床表现为头痛、发热、恶寒无汗、鼻塞、唇燥、咽干、干咳、胸胁痛、皮肤干涩,舌苔白薄而干,脉浮涩等。治宜润燥清肺,兼以疏风。
见春温三字诀及三字经合编六种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地菍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万表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①又名春温伤寒、客寒包火。即指《伤寒论》中“太阳病,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为温病”的疾患(见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第八章)。②温热病伏邪兼寒,名为冷温。其证初起一二日必有头痛、发热、身痛、恶寒诸表症,又
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嗽唾脓痰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