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科古方选注
见绛雪园古方选注条。
见绛雪园古方选注条。
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三。又名杨梅圈疮。其形大小不一,二三相套,色红作痒。
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。见《奇效良方》。即气关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即旱芹,详该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,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为从六品。
指虚损由下部脏腑发展到上部脏腑的病机。参见上损及下条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卷下。肝风热邪生翳,其邪气深凝,顽固难退者属陷翳。治宜先焮发,再辅以退翳。参见翳条。
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瘟痧》:“寒气郁伏于肌肤血肉之间,至春而发,变为瘟症,是名瘟痧;又暑热伤感凝滞于肌肤血肉之中,至秋而发,亦名瘟痧。但春瘟痧毒受病者少,不相传染,时或有之;秋瘟痧毒受病者多,老幼相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肉豆蔻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九。小指节近掌处肿痛焮赤名曰冲要节。证治同掌心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