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刺三加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麦斛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膜原。《灵枢·岁露论》:“其内搏于五脏,横连募原。”详膜原条。
指针刺时由于某种原因而致针身在肌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。此多由进针过快,刺激太强引起局部痉挛收缩;或针体触及坚硬组织;或患者体位移动;或某种外力碰撞而引起。轻度弯针可缓慢退出,针体弯曲角度较大时,应轻为摇
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七。一般伤势较重,伤口血出、疼痛难忍、易于溃烂;如伤于致命处,亦可致死。治宜用生铁数斤,煮水外洗,并用地榆一斤、三七三两、苦参四两为细末和匀掺伤处,可止血止痛;或用白矾研末外掺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七叶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病邪侵袭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“真气不正,故有邪干。”
【介绍】:三国蜀官吏。字钦仲。梓潼涪(今四川梓潼)人。曾为仆射中散大夫,通五经诸子,博学,笃好医方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(江西)。为响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,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火廓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