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药性论》。即金箔,详该条。
痰饮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痰饮诸病候》:“此由饮水多,水气停聚两胁之间,遇寒气相搏,则结聚而成块,谓之癖饮。在胁下弦互起,按之则作水声。”一名饮癖。参见痰饮、饮癖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即侧柏叶,详该条。
见《类证治裁》卷四。即茵陈四逆汤,见该条。
指病邪侵袭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“真气不正,故有邪干。”
耳鸣的一种。《诸病源候论·耳鸣候》:“此为血气虚损,宗脉不足,病苦耳鸣嘈嘈。”《医钞类编·耳病门》:“耳聋、耳鸣:有痰,有火,有气虚,有阴虚,有肝火。”《医学入门·耳》治气虚耳鸣,四君子汤。若气虚有火
出《外科备要》卷中。即蝼蛄疖。破后形似蝼蛄串穴,故名。详蝼蛄疖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由于平素乐于助人,于1195~1200(庆元)年间得治小儿疳方,经认真学习而成为小儿医。
即腘中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俗名腿凹,经曰腘中。”
指人体的正气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故精自生,形自盛,骨肉相保,巨气乃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