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遗溺,灸遗道,侠玉泉五寸。随年壮。”即位于脐下4寸(中极即玉泉)旁开2.5寸处。与肠遗穴同位。近代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则定位于中极穴旁开5寸处。
治则之一。指治病不宜妄用攻伐、苦寒等药物戕伤胃气。人以胃气为本,“纳谷者昌,绝谷者亡。”胃气足则元气易复,胃气伤则病难复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妇人伤寒,发热,经水适来,昼日明了,暮则谵语,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马蔺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。即苏木散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安徽祁门人。世业医,诊病重视切脉。
【介绍】:见刘继芳条。
【介绍】:见周祐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,官阶从四品。
病名。系指水湿入于耳中,耳内肿痛致使听力减退者。《医学入门》:“湿聋,因雨水浸渍,必内肿痛。”或湿邪内蒸上蒙。症见耳内肿痛,内有呜呜水声,听力减退。治宜以凉膈散加减。参见耳聋条。
经穴分类名。见《医学入门》。即经外奇穴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