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五色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气功学丛书。明·陆西星编撰。收录气功学专著主要有:《无口玉皇心印妙经测疏》、《黄帝阴符经测疏》、《老子道德经玄览》、《周易参同契测疏》、《参同契口义》、《崔公入药镜测疏》、《吕纯阳百字碑测疏》、《张紫
病证名。亦名肾虚经乱。经行先后无定期证型之一。多因早婚,房室不节,产育过多等耗伤精血,以致肾气不固,闭藏失职,冲任失调,胞宫蓄溢因之失常。症见经期先后不定,经血量少,色淡质稀,面色晦暗,头晕耳鸣,腰膝
【介绍】:见梁学孟条。
古病名。指筋脉伤损败绝的疾患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足厥阴气绝则筋绝。厥阴者肝脉也,肝者筋之合也,筋者聚于阴器,而脉络于舌本也。故脉弗荣则筋急,筋急则引舌与卵,故唇青、舌卷、卵缩。”《华氏中藏经》卷中:“
见汇通医经精义条。
病名。又叫竟体发。《外科启玄》卷四:“发于足太阳经。……上至肺俞,下至肝俞等五穴,左右相同,……或初发时肿上如椒子者死。”即发生于背部的范围较大的有头疽。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,全身症状明显。证治见痈、疽
黄病二十八候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:“瘀热在脾脏,但肉微黄,而身不甚热,其人头痛心烦,不废行立,名为行黄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有治行黄方,用黄芩、麦门冬、犀角屑、栝蒌根、栀子仁、甘草等药。
病证名。又称饭醉。食入则困倦,精神昏冒欲睡。《东医宝鉴·杂病篇》:“食后昏困,宜用参芪汤、升阳补气汤。”参见饭醉、嗜卧等条。
病名,指瘰疬由风邪诱发者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四:“形小多痒者名风疬。”证治参见瘰疬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