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科精义

外科精义

书名。2卷。元·齐德之撰。撰年未详。卷上为外科医论,共有论疮肿诊候八式法等35篇。其中包括疮肿的辨识、脉法、内服及外治诸法,五发疽附骨疽阴疮时毒疔疮瘰疬痔疮等病的证治;卷下为汤丸膏丹,共145方,并附论炮制诸药,及单方主疗疮肿法。内容简要,选方也较实用。解放后有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足厥阴经别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原称足厥阴之正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厥阴之正,别跗上,上至毛际,合于少阳,与别俱行。”在足背部从足厥阴肝经分出,上至外阴毛际,与足少阳胆经的经别汇合而并行。

  • 医要集览

    丛书名。共6种,《脉赋、脉诀、真刘三点脉诀》(原题晋·王叔和等撰)、《用药歌诀》(不著撰人)、《药性赋珍珠囊》、《伤寒活人指掌提纲》(元·吴恕撰)、《诸病论》(不著撰人)、《难经》。

  • 草苏

    苏,草叶;草苏指以叶入药的植物类药。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:“治以草苏、草荄之枝,本末为助,标本已得,邪气乃服。”

  • 膀胱呕吐症

    证名。指呕吐因寒湿侵犯膀胱所致者。《经验医库·膀胱呕吐症》:“足太阳膀胱,感受寒湿,膀胱阳虚,不能化散,小腹胀痛呕吐,手足微寒,脉沉紧。”治宜温散,用加减五苓散。

  • 视物颠倒证

    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“谓目视物,皆振动而颠倒也。譬诸环舞后定视,则物皆移动而倒植”(《审视瑶函》)。可见于某些眼病或全身性疾病。参见目妄见、视惑等条。

  • 李洞元

    【生卒】:公元七世纪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在唐太宗时为医博士。《齐东野语》记述:长孙后怀高宗数日不能分娩,李以针刺催产获效。

  • 行气法

    指能使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一类针刺方法,亦称引气法、通气法和导气法。《针灸大成》:“有病道远者,必先使气直得病所。”说明本法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。本法历代文献中有分散记载,主要是提插行气,呼吸行

  • 假绿豆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决明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舌色

    舌质的颜色。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。正常的舌色是淡红色,活泼光润。临床常见有淡白、红、绛、紫等色。一般来说,白主血虚,阳虚;红色主热证,热在卫、气分;绛色主热在营、血分。如非热性的疾病出现红绛舌而无苔或少

  • 寒湿腹胀

    证名。指感受寒湿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寒湿腹胀之症,身重不温,手足厥冷,腹胀无汗,此寒湿腹胀之症也。”可因气候失常,天冷阴雨,或坐卧卑湿,寒湿袭于腠理,壅闭脉络所致。治宜祛寒化湿为主。身重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