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妇外感见白苔,为外感风寒或里虚寒证。若舌苔白浮滑,症见身热,恶寒无汗,脉浮者,为外感风寒,宜辛温解表。若舌白嫩湿润无苔,不见表证者,为里虚寒证,宜温中散寒(见《伤寒舌鑑》)。
病名。指妊娠后期,胎忽乱动,而脉象并无即将分娩的征象。清·周登庸《续广达生篇》卷三:“怀孕六、七个月或八、九个月,偶略曲身,胎忽乱动。二、三日间或痛或止,或有水下,惟腰不甚痛,脉未离经。名曰弄产。”
《妇科玉尺》卷四方。石斛、牛膝、木瓜、白芍药、酸枣仁、生地黄、枸杞子、茯苓、黄柏、甘草、车前子。水煎服。治产后腿痛。
古刺法名。十二刺之一。又称三刺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齐刺者,直入一,傍入二,以治寒气小深者。或曰三刺,三刺者,治痹气小深者也。”指治疗痹症,寒邪稽留范围较小而又较深的针刺方法。其法当病处直下一针,左右两
《仁斋直指方论》卷十八方。虎胫骨(酒炙)、龟板(酒炙)各二两,血竭、赤芍药、当归、乳香、没药、防风、煅自然铜、炮白附子、肉桂、白芷、炒苍耳子、炒骨碎补各三两,牛膝、天麻、槟榔、五加皮、羌活各一两。为末
《类证治裁》卷五方。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茯苓、牛膝、杜仲、五味子、巴戟天、小茴香、肉苁蓉、远志、石菖蒲、枸杞子、大枣。为末,炼蜜为丸。治膏粱湿热伤精,阴虚胫膝痿弱。
指肺脏被郁热长期熏灼而发生痿证的病机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肺热叶焦,发为痿蹙。”病变有两种:①肺痿。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。治宜清燥救肺。②手足痿弱。以皮毛、肌肉枯萎,四肢无力、不能举动为主症。参见痿条。
《内经》所论述的十二种脉象。即鼓、搏、坚、横、急、喘、躁、疏、格、关、溢、覆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《内经》十二,仲景十二,凡得二十四脉,未尝非辨证之旨诀,而世皆置若罔闻,则有慙于司命之职矣。”
①小儿推拿方法。操作方法有:①一手握住小儿肘部,一手挟住小儿手指,进行摇动。见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。又名摇肘。有通关顺气,补脾和血等作用。②捧住小儿头部耳前上方处,轻轻摇动。用于治疗惊风。见《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皮损如小栗浆,搔破有水出。类似丘疹性皮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