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牡蒿之别名。②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臭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粰是麸的异体字。见麸疮条。
儿科著作。又名《活幼心法大全》。明·聂尚恒撰。9卷。刊于1616年。卷1~6为痘科,对痘疹的病原及其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、症状及治法,作了较详细的辨析,并提出了有关痘疹的学术见解;卷7是作者治痘疹的医案
病名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掌禹锡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与生平不详。撰有《简验方》1卷,已佚。
出《伤寒论》。为淡豆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解剖学同名骨。趾二节,余趾皆三节。
口的别称。指突发口唇歪斜的症象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卒口僻,急者,目不合。”详见口条。
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