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莱菔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即鳖甲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药学家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本草要诀》1卷,已佚。
即蛔虫,详该条。
见圣济经条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方。①蜗牛(烧存性)不拘量。为末,入轻粉少许,猪骨髓调,贴患处。治瘰疬。②带壳蜗牛七个。取肉,入丁香七枚于七壳内,烧存性,与肉同研成膏,贴患处。治瘰疬。
藏医学术流派之一。指以强巴·南杰札桑为主,包括米尼玛·图瓦顿旦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。特点是:擅长使用温热药,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。对艾灸、放血、穿刺穴位有独特的认识,并擅长药物
①病证名。小儿发热的一种证型。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:“血热者,每日以午间发热,遇夜则凉,此心热也。轻则导赤散,重则四顺饮治之。”②亦称血分热。指热之在血分者。证见吐衄、咳咯、溺血,午后发热,女子月事
疾病的发生和经过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谨度病端,与时相应。”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编有《婴儿病证幼幼方论》十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