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狼毒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。即齿龋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恶阻症型之一。平素脾胃虚弱,运化失常,聚湿成痰,孕后经血壅闭,冲脉之气上逆,痰饮随逆气上冲所致。症见恶心,呕吐痰涎,胸满不食等。治宜豁痰降逆。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。
见邹氏纯懿庐集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郑宁条。
即门冬清肺饮,见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周礼·天官》:“疡医下士八人,掌肿疡,溃疡……”。中医习惯上把自溃或切开的疮面称为溃疡,不同于现代医学所说缺乏愈合倾向的损害。多属虚证。宜服调补气血、醒脾健胃之剂,如十全大补汤、人参养荣汤等
痘疮始出的迹象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痘疮见形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多由杨梅疮毒未尽,漫延上冲于咽所致,参见杨梅喉癣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假蒟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