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科证治约旨
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。
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。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为血竭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条。
指阴阳失调,阳盛阴衰,阴精不能涵敛阳气而致阳气亢越的一种病理状态。《脾胃论·卷中》:“此病阳亢,乃阴火之邪滋之。”
出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。即元气。详该条。
见《药品化义》。为酸枣仁之简称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睛不转而上视。乃病情危重见症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足太阳气绝者,其足不可屈伸,死必戴眼。”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太阳之脉,其终也戴眼,……绝汗乃出,出则死矣。”多因正气耗竭,使神志不慧,
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,共309穴。见表。
出《广雅》。为荸荠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七方。樗根皮(炒微黄)一分,枳壳(麸炒)、黄连(微炒)、芜荑(微炒)、赤芍药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一钱,加豆豉三十粒,葱白一茎,水煎服,量儿大小加减。治小儿脓血痢如鱼脑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即肘关节后脱臼。详手臂出臼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