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五输穴,见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了哥王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少阳胆经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胀病之一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胆胀者,胁下痛胀,口中苦,善太息。”《医醇賸义·胀》:“胆为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。……胆气血皆少,为清静之腑,寒气干之,故胁痛口苦;气郁不舒,故善太息也。当轻扬和解,后
①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南沙参之处方名。②见《本草从新》。为荠苨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指水气失去正常的调节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水气不调,身体浮肿,气满喘粗。”
出《脉经》。亦名双生、骈胎。指妇人一次怀二胎。
【介绍】:见谢毓秀条。
病证名,又名痛渴、三消,为津液枯燥,虚热内盛的病证。临床以口渴、饮多、食多、尿多而消瘦为特征。《幼科铁镜》:“三消之症,实热者少,虚热者多,不足之症……始而心肺消渴,或脾胃消中,或肾水消浊。传染日久,
病证名。疝证之一。出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小儿贪食不节,则势必影响中焦消化功能,因而积久生湿,湿郁生热,以致湿热之气下注,流入阴囊,复被风湿之邪外侵,则成本证。发作时阴囊红肿松弛,常常刺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