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涩法之一。治疗肾气不固而遗精、滑泄的方法。症见频频滑泄、盗汗不止、腰痠耳鸣、四肢无力,用金锁固精丸、菟丝子丸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龋,朽也。虫之齿缺朽也(《释名》)。龋者,“齿蠹也”(《说文》)。详齿龋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程衍道条。
病名。①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无头疽生于肩之后廉(肩峰后侧),属小肠经。证治见肩疽条。②出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。筋疽之又名。
即扁桃体。位于喉腔内咽前柱(舌腭弓)和咽后柱(咽腭弓)之间,左右各一。与悬雍垂、舌根等组成喉关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红大戟,详该条。
出《望诊遵经》。气色,指五脏的精气及反映于面部色泽;门户,指五脏在面部分属部位。五脏各有主色和分部,前人根据五行相生相尅的理论,从面部一定部位的色泽变化,以推测五脏的病变及预后。这种诊法,须四诊合参,
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。见《外科辑要》。即根据疮疡所生部位,属何经络,在内治方药中加用引经药物,使药力直达病所,易于奏效,为传统用药经验之一。根据疮疡发生在人体部位的不同,各经用药如下:如太阳经,上加羌活
病名。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杂医科》:“五味子散治五更天明溏泄一次,名肾虚泄。”详肾泄、肾虚五更泄泻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