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疗机构名称。《元史·仁宗本纪》载:“广惠司,秩正三品,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,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。”广惠司是一种阿拉伯式医院。1253~1259年,蒙古族军队占领“波斯”一带后,在城防军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。指因肠胃积热,热迫络损导致的大便下血。与热毒下血相类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血源流》:“有肠胃积热,及因酒毒下血,腹痛作渴,脉弦数者,宜黄连丸,酒蒸黄连丸。”又:“有实热
即暖脐膏第二方,见暖脐膏条。
病名。见《解围元薮》卷一。分风病为三十六型,故名三十六风,包括疠风在内。
证名,出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。指小便之后滴沥不尽的病症,多因肾虚膀胱冷所致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二:“虚劳小便余沥者,肾气虚弱,而膀胱不利故也,膀胱不利,则气不能化,气不化,则水道不宣,故小便后有
骨名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即尾骶骨,详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倒吊蜡烛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缪希雍条。
见《傅青主女科·产后编》。即产后完谷不化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生平不详。撰有运气著作《天元秘演》10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