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治法之一。用药末或药物粗粒炒热布包外熨,用以治疗冷寒湿痹,腔腹冷痛等症。如胃气痛,用橘叶炒热后布包揉熨;风寒或血虚头痛用吴茱萸加米饭炒热布包外熨等。参熨法条。
出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。即阴蚀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与偃月侵睛同。详该条。
见《三国志》。为玉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幼科释谜》。小儿血脉壅实,脏腑蓄热,颊赤口渴,五心烦热,睡不安,惊搐,宜四顺清凉饮。泄泻不止,加煨木香;小便不通,加灯心,木通。
【介绍】:见吕留良条。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大肺筋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上实下虚。详该条。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土人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不应泻下的病证误用泻下的方法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桂枝证,医反下之,利遂不止。”“太阳病,外证未除,而数下之,遂协热下利,利下不止,心下痞硬。”